中山沿革志
二卷。清汪楫撰。汪楫(1636-1699)字舟次,号悔斋。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原籍安徽休宁。康熙己未(1679)应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又充册封琉球正使。后出知河南府,迁福建布政使。工诗。著有《悔斋集》、《观海集》、《使琉球杂录》、《中州沿革志》。其书乃其册封琉球国王时所作。按楫别有《使琉球杂录》,备载册封典礼和山川景物。此则专记中山世系,并附以考据。此书为安徽巡抚采进本。后收入《悔斋集》中。
二卷。清汪楫撰。汪楫(1636-1699)字舟次,号悔斋。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原籍安徽休宁。康熙己未(1679)应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又充册封琉球正使。后出知河南府,迁福建布政使。工诗。著有《悔斋集》、《观海集》、《使琉球杂录》、《中州沿革志》。其书乃其册封琉球国王时所作。按楫别有《使琉球杂录》,备载册封典礼和山川景物。此则专记中山世系,并附以考据。此书为安徽巡抚采进本。后收入《悔斋集》中。
十卷。明赵宦光编。赵宦光,字凡夫,江苏吴县人。生卒不详。著有《说文长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宦光饶于财,卜筑城西寒山之麓。淘汰泥沙,俾山骨毕露,高下泉流。凡游于吴者无不造庐谈宴,广为乐方。”赵宦
见《含玄子》。
见《谰言长语》。
八卷。又名《李义山诗笺注》。清屈复(1668-1744)撰。屈复,字见心,号悔翁,晚号金粟道人。寓京师,以诗学教授弟子。乾隆时,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工诗,为郑方坤、王昶所称许。著有《楚辞新注》、《弱
三卷。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大义章》亦称《问什师大乘深义》,是慧远请学姚秦天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就大乘经深义所问什师,略问数十条事。经使者传递什师一一开答之书偈
一卷。明魏校(见《周礼沿革传》)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朱彝尊《经义考》卷二〇〇作《春秋经世书》,二卷。该书取庄子“春秋经世,先王之志”的意思作书名,所注仅隐公一卷。其注多从《左传》,又夹以自己
二卷。清李塨(1657-1733)撰。李塨字恕谷、刚主,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李塨曾向毛奇龄学习五音七声十二律以器色相配之说。作有《宫调图》、《七调全图》、《十二律旋相为宫隔八相生合图》、《五音七声
五卷。明乐纯(生卒年不详)撰。乐纯,字思白(一说字自禾),号雪庵,自号天湖子,沙县(今福建省沙县)人。廪生,工书、画,善诗文,尤通古文辞,且博通经史,著有《雪庵清史》、《红雨楼集》等。此书共五卷,皆为
一卷。作者不详。汪直,歙县(今属安徽)人。明嘉靖中,据五岛引倭兵入寇,后被浙江总督胡宗宪以计诱杀。本书即记载这一事件始末经过,为研究明代倭寇事件较为重要的史料。有《借月山房汇抄》(嘉庆本、景嘉庆本)第
即《御定通鉴纲目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