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礼图

三礼图

① 四卷。明刘绩(生卒年不详)撰。绩字用熙,号芦泉,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为《礼》作图,始于后汉阮谌,之后有郑玄、夏侯伏朗、张镒、梁正及隋文帝开皇年敕撰之礼图,宋聂崇义又集此六家而成《三礼图集注》。刘绩据宋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林希逸《考工记解》、《宣和博古图》等而成此书。是出于宫室制度、舆轮名物等图以解之,而房序堂夹之位,輢较贤薮之分详加分析。其他珽荼曲植之属,有七十余处增旧图之未备,于聂(崇义)林(希逸)之图都可拾遗补缺。所采陆、陈诸家之说,去取颇为谨严。然为刘氏所着力据为本者之《宣和博古图》,却为疏漏颇多之作,其揣摩近似,强命以名之失为洪迈等人所指摘。刘氏以汉儒为弃作,故依《宣和博古图》,遂沿其讹,被后学者视为颠倒。有《湖北先正遗书》本、民国十二年(1923)沔阳卢氏慎始基斋刊本。② 一卷。汉郑玄、阮谌(事迹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考聂崇义《三礼图》引《郑氏图》、《阮氏图》,又引旧图,马国翰谓皆一书之文,又从它书搜采辑为一卷。首列冕服图,次后服图,又次冠冕图、宫室图、乐器图、射侯图、弓矢图、旌旗图、祭玉图、匏爵图、鼎器图、尊彝图,最后为丧器图,编纂次第,盖本聂氏之图。聂于旧图,往往有所驳议,盖其去古未远,见闻非后人所及。惜其图尽亡,观者就文考之,犹如见三代法物。是书有为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校正竹书纪年

    二卷。清洪颐煊(1765-1833)撰。颐煊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清浙江临海人。嘉庆拔贡生,入赀为州判,署广东新兴县事。为孙星衍门人。又尝为阮元幕府。好聚书,家藏善本书三万余卷,碑版二千余通,

  • 风流十书

    八种,八卷。不著编者姓氏。所收子目书为:《钟情丽集》一卷,玉峰道人撰;《双双传》一卷,江都禹梅金撰;《三妙传》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天缘奇遇》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娇红传》一卷,不著撰人姓氏;《三奇传

  • 阮子

    见《阮子政论》。

  • 传奇品

    二卷。清高奕(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高奕,字晋音,一字太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上卷为“古人传奇总目”,下卷为“新传奇品”。高奕自序说:“笥中藏明以来传奇数百种,因考其姓氏,细加评定,识以一二语

  • 续纂扬州府志

    二十四卷。清方浚颐修,晏端书、钱振伦、卞宝第纂。方浚颐,安徽定远县人。进士,同治八年(1869)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晏端书,字彤甫,江苏仪征人。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

  • 江道编

    一卷。齐召南撰。齐召南,天台人。《江道编》小方壶斋本,共一卷。首列金沙、雅砻二源。以下依次叙述所会之沱、涪、黔诸江以及洞庭湖与汉水。谓经东流望江,至江南界。循江阴,抵昭文白茅镇,至崇明西明北是为入海之

  • 左传经世钞

    二十三卷。清魏禧((1624-1681)撰,彭家屏参订。禧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七年举博学宏词,以疾辞。魏禧与兄际瑞、弟礼皆以文章称,时人号为“宁都三魏”,兄

  • 支子固先生汇辑异林

    见《异林》。

  • 郯城县志

    ①十卷。清张三俊修,冯可参纂。张三俊,三韩人,举人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郯城县知县。冯可参,福建邵武县人,康熙七年任郯城知县。考《郯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颜若愚,再修于此

  • 白沙诗教解

    十卷。附《诗教外传》五卷。明陈献章(详见《白沙集》)撰,明湛若水(详见《二礼经传测》)注。《白沙诗教解》共一百六十六篇,皆阐发性理之作。《外传》则皆陈献章语录之类,与其诗相互参阅之作。而湛若水据此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