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花室文稿
六卷。《续编》一卷。《附录》一卷。清方履篯(1790-1831)撰。方履篯字彦闻,顺天府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方国栋玄孙。嘉庆举人,知闽县。学问赅博,工诗词及骈体文,善隶书、精鉴赏。尤精志乘之学。纂有武陟(今属河南省)等诸县县志;著有《金石萃编补正》、《毛狱生休复居集》等。是书《万善花室文稿》及《续编》、《附录》,共八卷。包括赋、序、记、书、传、碑等多种体裁,计八十四篇;附录载《方君彦闻传》等四篇。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溧阳缪德棻校,小山馆刊刻行世。
六卷。《续编》一卷。《附录》一卷。清方履篯(1790-1831)撰。方履篯字彦闻,顺天府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方国栋玄孙。嘉庆举人,知闽县。学问赅博,工诗词及骈体文,善隶书、精鉴赏。尤精志乘之学。纂有武陟(今属河南省)等诸县县志;著有《金石萃编补正》、《毛狱生休复居集》等。是书《万善花室文稿》及《续编》、《附录》,共八卷。包括赋、序、记、书、传、碑等多种体裁,计八十四篇;附录载《方君彦闻传》等四篇。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溧阳缪德棻校,小山馆刊刻行世。
二卷。清孙文川葺述,陈作霖编纂。孙文川,字伯澄。著有《读书斋诗集》十卷,多记咸同兵兴故闻,被誉为诗史。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平生留心金陵掌故,著有《金陵通传通纪》等书。六朝以来,佛教
一卷。作者不详。旧载左圭《百川学海》中,既无序、跋,也没有所作年月。是书仅三十二条,杂录砚之产地及其故实。中间载有欧阳修、苏轼、唐询、郑樵诸人之说。收录既不广博,也有一些错谬疏漏。如以端溪子石为在大石
① 一卷。明孙珏辑。孙珏称:“世纪,尧与群臣沉璧于河,乃为《握河纪》,今《中候》也。告禅后二年,刻璧为书沉洛,今《中候·运衡篇》也。所授之图书,今《握河纪》也。”孙珏所辑,一共只有两条,总共才一百五十
一卷。清胡文学(详见《疏稿》)撰。本书记载其任真定推官时所做十八件事。每事多先举古人遗迹一二条,然后叙以己事,以相媲美。其间多有自誉之词。推官古称司李,故名。有《胡氏三书》本。
十卷。明朱诚泳(?-1496)撰。朱诚泳,号宾竹道人,明太祖五世孙。生年不详,弘治元年(1488)袭封秦王。性孝友恭谨,尝铭冠服以自警,建正学书院,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之秀慧者延师教之,卒谥简。著有
一卷。宋强至(1022-1076)撰。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尚书祠部郎中。本书记宋韩琦事迹。韩琦(1005-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曾多次出任边将,仁宗、英宗、神宗三
①一卷。清崔述撰。述字武承,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官至罗源上杭知县。其平生著述甚丰,常发前人所未发,其《上古考信录》尤为世所重。《考信录》既成,乃绘为图而系以说,成一卷。此书出自己意,不依附前
一卷。明释景隆(生卒年不详)撰。释景隆,号空谷,吴(今江苏镇江)人。据此书原刊本聂大年序称,景隆戒行精专,经禅之余旁及医学。书中杂记丸散膏丹及效验单方,不加分类,随得随记。内容涉及内外各科杂证四十余种
二十七卷首一卷,清朱肇奎修,陈昆纂。朱肇奎,曾任开县知县。陈昆,字友松,邑人,进士,曾任永清知县。《开县志》咸丰三年(1853)刻本,共二十七卷首一卷,卷首为凡例、纂修姓氏、图考。正文分为:卷一至卷十
八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其生平籍里详见《南车草》(辞目)。是书内容,卷一至卷二为赋、古体诗,辑《太极图赋》、《平蜀诗十三章并序》等五十四首;卷三至卷七为今体诗,辑《夏日瀛台侍直纪事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