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义纲

七经义纲

① 一卷。题樊深(生卒年不详)撰。王谟(详见《圣证论》条)辑。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今属山西省安泽县东南)人,后周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樊深传》记载:“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累迁中散大夫。”孝武西迁,深父叔并遇害,因易姓名,游学汾晋间,习天文历算之术。宇文泰平河东,置学东馆,以深为博士,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氏。武帝迁县伯中大夫,加封开封府异同三司,致仕归,朝廷有疑义,常召问。《传》载,“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仓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背而讥之曰:‘樊深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传》“载,撰《孝经》、《丧服问疑》各一卷,又撰《七经异同》三卷。而《隋书志》载,樊文深撰《七经义纲》二十九卷、《七经论》三卷、《质疑》五卷、又有《五经大义》十卷。《唐志》载《义纲》、《质疑》二书,而作《七经义纲略论》三十卷。书名卷数,都与《隋志》有异,是否《略论》别为一卷,不得而知。据《北史》“文深”是字而非名。隋唐志俱题“文深”,又据《御览》引作“樊文渊”,可知是避唐讳而改。这书罕见他书征引。从《经义考》摘得三条,王谟谓“孔子称天子之德”条,《类聚》引作《帝王世纪》,而非《义纲》。然也不知是否《类聚》误引。王谟于《经义考》外,无所增辑。收入《汉魏遗书抄》。② 一卷。樊深(详见王谟辑《七经义纲》条)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据隋唐二志俱题作“樊文深”,此作“樊深”,大概是据《北史·樊深传》。马国翰称《深子义纲》,与书名正同。据《北史·樊深传》末尾有“子义纲”,推测樊深,或书成而子适生,因以其书命之;抑以子之名命书,寓以经遗子之意。马国翰所辑仍不外是《经义考》三条,“其伯也执殳”条,增引“格论”二字;“孔子称天子之德”条,不引《类聚》而引《初学记》,可知马国翰足信《经义考》。此“三条”并增引余萧客之说。合列为一卷。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郑志疏证

    八卷。清皮锡瑞(见《六艺论疏证》)撰。《郑志》清代有库本、孔广林辑本、袁钧辑本。孔本库本在前,袁钧本后出。袁本依经分类编排附《杂问》,凡八篇。后附《郑记》一篇,《答临硕难礼》一篇。锡瑞此《疏证》之作,

  • 江陵县志

    五十八卷,首一卷,清崔龙见修,黄义超、黄义尊纂。黄义超,字北海,本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以母志不仕。黄义尊,字达斋,义超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陕西道监察御史。明以前无专志,

  • 周易述

    二十三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惠土奇之次子,清代《易》汉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书主要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并且参照郑玄、宋咸、干宝诸家之

  • 续修郯城县志

    十卷。清吴阶修,陆继辂纂。吴阶,江苏阳湖人,监生出身,嘉庆十四年(1809)任郯城县知县。陆继辂(1772-1834),字祁孙,一字修平,江苏阳湖人。嘉庆五年(1800)举人,选合肥县训导,曾任江西贵

  • 崔氏脉诀

    见《崔真人脉诀》。

  • 西游证道书

    见《西游记》。

  • 交城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洪璟纂修。洪璟字昆霞,安徽歙县人。出身拔贡,历任教习。康熙四十五年(1706)任交城知县。交县山多水少,人民瘠苦。自清初兵乱。以后,田地荒殖,民不聊生。洪璟为知县,颇能廉明仁爱,教

  • 钦定石峰堡纪略

    二十一卷。清乾隆四十九年敕撰。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清廷对伊斯兰教新教和撒拉族人民继续推行高压政策,因而又激起了田五领导的石峰堡起义。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田五在甘肃巩昌府通渭县北六十余里的石

  • 四书拾义

    五卷。清胡绍勋撰。胡绍勋字文甫,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人。拔贡举孝廉方正。是书大都即训诂声音,以析古今异义。前人所已言者不多述,前人所未言与言之未尽者,则为引伸而补正。间有独抒心得绝无好为攻击驳难之习

  • 礼记附记

    六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一字忠叙,号潭溪,一号书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家境贫寒,天资聪颖,十一岁中秀才,十四岁中举人,十九岁成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司业、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