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十四卷。清丁显撰。丁显,生卒年不详,字韵渔,别字西圃,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咸丰间举人。曾教授淮南研治经史,还留心实学,以期有用于世。对于疏导淮河、运河等民生国计,尤费苦心。年近六十,仍著书不倦。平生对音韵学、训诂学研究精深。丁显认为,历来诸家引用经典,各有所取。有的经书原字为本义,而引用时用字则为转音,他们不明白这一道理,因此常常误释经典原意。丁显所著《诸家引书异字同声考》,可使读者了解声类互转因方言和时代而有所不同,并不是其字有另外的意义。丁显治音韵之学,特别注重谐声。所著《声谱》二卷,取司马光《切韵指掌图》、清李汝珍《音鉴》之法,根据双声理论对汉字进行分类。该书在体例上首列韵目,次释字义,按声母的粗细归等。他的《双声叠韵一贯图》成书于同治三年(1864年)。此书推崇明方以智的音韵学理论,在韵图的组织、分韵列字上多用其说。书中分声母为二十一类,每一类又分粗、细两种音。二十一声母分属九音(顎声、舌头声、重唇声、齿头声、正齿声、深浅喉声、轻唇声、半舌声、半齿声),分韵母为二十二大类。将通行的开齐合撮四呼化为粗、细两类音,与声母的粗细相配合。此书韵图横列二十一类声母,纵分二十二韵,每个声母下分粗、细韵母两格,每格中央列阴平声字,其余四声分列于格子四角,有音无字则以〇表示。此法实为丁显所独创。丁显还编辑《韵学丛书三十四种》,可惜未见刊行。《丁氏韵学丛书五种》目录:《群经异字同声考》九卷,《谐声谱》二卷,《丁氏声鉴》一卷,《音韵指述》一卷,《双声诗选》一卷。有清光绪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呆斋集

    四十五卷。明刘定之(1409-1469)撰。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今属江西)人。正统元年(1436)进士,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左侍郎,多所建白,卒谥文安。著有《宋论》、《呆斋集》、《易经图释》等。是集分

  • 停云馆帖

    明文征明(1470-1559)辑。文征明,初名璧,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文征明工书善画,为明代著名书画家。该帖摹勒于嘉靖中期,初刻共四卷,其中又以第一卷为精。第一卷为晋

  • 孝经说

    三卷。陈伯陶撰。陈伯陶字子砺,广东东莞(今东莞)人。官至江苏布政使。少从陈澧学。是书分三篇:首篇论《孝经》与《春秋》相表里,言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说《孝经》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最得其旨。次篇言曾

  • 三鱼堂剩言

    十二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此书原名《日钞》,皆陆氏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类。其甥陈济为之排次成编,亦不立标题,而基本有类可寻。一卷至四卷皆说五经;五卷、六卷皆说四书,又附《太极图说》、《近

  • 春秋左传类对赋注

    不分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按,《春秋左传类对赋》是宋人徐晋卿所作,见前。此赋共一万余言,配俪工妙,庸次比偶,《左传》的宏纲大义,披卷可求,对初学者有所裨益。但每句之下只标年而不注事,

  • 报恩缘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1741-?)撰。起凤,字桐威,号渔,又号红心词客,苏州人。乾隆三十三年(1694)中举人。后屡赴会试不第,抑郁无聊,寄情词曲。所制不下三四十种,当时风行大江南北。乾隆帝两次南巡所观赏

  • 三楚新录

    三卷。宋周羽撰。周羽,宋初人,籍贯不详,曾任贵州修仁令、儒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三楚即长沙马殷、武陵周行逢、江陵高季兴,三人皆据楚地称王,《三楚新录》论次其兴废本末,以一国为一卷。书中与正史记载多有不合

  • 名臣像图

    一卷。明吴守大(生平不详)撰。吴守大,字有君,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生平事迹不详。《名臣像图》成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故吴守大当是正德前后人。该书收明名臣自徐达到杨继宗共49人,每人绘一像图

  • 春秋左传会要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调元藏书极富,涉猎颇广,自经史百家、音韵小学都有所撰述。此书共四卷,列举《左传》的要点,进行阐发,有独到的见解。他对《左传》史实,分条加以考据评论,往往发前人之未发

  • 孙盛晋阳秋

    三卷。清汤球辑。孙盛(302-373),字安国,东晋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初仕佐著作郎,累迁秘书监,加给事中。博学而善言名理。著《魏氏春秋》、《晋阳秋》。《隋书·经籍志》录该书三十二卷,《唐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