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0至1842年间,英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向中国强行推销鸦片,故称鸦片战争。从十八世纪中叶起,英国即不断扩大对华鸦片贸易,鸦片的泛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坚决要求禁烟,清朝统治集团中也形成一股主张禁烟的势力。1838年12月(道光十八年十一月),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主持禁烟。次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措施,沉重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英国资产阶级闻讯发出战争叫嚣,英国政府遂作出出兵中国的决定,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分别为正副全权代表,由懿律任侵华军总司令。1840年6月21日(道光二十年五月二十二日),英舰船四十八艘,载英军四千余人开抵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由于林则徐早有戒备,严密设防,英军未能侵入广州。英军封锁珠江口,于7月初转攻福建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督师击退。此后沿海北犯,乘浙江防务空虚,于7月5日(六月七日)攻占定海。8月,英舰八艘闯至天津海口,向清政府投递照会,提出鸦片贸易合法化、清方割地、赔款等项侵略要求,并以如不莸允“必相战不息”进行威胁。清廷以穆彰阿、琦善为代表的投降派乘机大肆活动,道光皇帝动摇,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与英国谈判。琦善到达广州后自动撤防,英军乘机于1841年1月7 日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攻陷穿鼻洋大角、沙角炮台,琦善惊慌失措,被迫与英方商订包括割让香港、赔款等内容的《穿鼻草约》。道光皇帝对英国胁迫不满,特于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一月五日)下令对英宣战,派御前大臣、皇侄奕山前往广东主持战事。2月25日(二月初五日),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奋战,受伤数处,仍亲燃大炮杀敌,与将士数百人一同壮烈殉国。虎门失陷后,琦善被锁拿进京问罪。英军继续进攻,旋又陷海珠等炮台,并占领洋馆。奕山到达广州后,采取“防民胜于防寇”的方针,并不认真对待战事,于5月21日(四月一日)仓促发兵袭击英船,初获小胜,随继大败,城外炮台尽失,清军全部退入城内。英军炮击广州城,奕山乞和,派广州知府余保纯与义律订立《广州和约》。道光皇帝讳败为胜,借口“准令通商”批准该约。广州三元里民众自发奋起抗英。英国政府不满足既得侵略利益,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扩大侵华战争。8月(七月)英军侵占厦门,10月(八月)相继攻陷定海、镇海和宁波。道光皇帝任命协办大学士、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领兵赴浙江前线。1842年2月(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奕经到达浙江, 3月上旬(正月下旬)反攻宁波、镇海,结果大败,英军乘机攻陷慈溪,奕经等逃往杭州。面对败局,道光皇帝亟派盛京将军耆英带同伊里布到浙江议和。英国为了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仍照预定计划侵入长江,直扑南京。8月上旬(六月下旬)英军舰船八十余艘到达南京下关江面,向清政府提出苛刻的“议和”条件。8月29日(七月二十四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下关江面英舰“汉华丽”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猜你喜欢

  • 三征高丽

    隋炀帝为炫耀武力,扩大个人声威,先后三次进攻高丽。从大业三年 (公元607年)起,隋炀帝就积极扩军备战,拟东征高丽。大业八年,隋军水陆两路,首攻高丽:陆军一百一十三万人,号称二百万,由炀帝亲自率领,分

  • 嘉祐建储

    北宋仁宗三子早夭,无嗣。自至和(公元1054年—1056年)中又多病,朝廷上下愈为不安,群臣遂请早建皇储。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仁宗不得已,以真宗之弟商王元份之孙汝南郡王(后追封为濮安懿王)允让子

  • 北、南面官制

    辽代中央设置的两套官制系统。辽建国后,为适应北方游牧族和南方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汉人、渤海人的不同生产和生活方式,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自太宗继位后,在中央统治机构中正式设置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

  • 杨虎、刘六起义

    明代中期河北农民起义。河北地区是明朝统冶中心,皇室和勋贵在这里广占庄田,农民土地大都被他们侵占。同时,明朝在京畿实行强令民户寄养官马的政策,按岁征驹,种马若死或孳生不足数,养马户需要赔补。明朝人认为“

  • 大延琳起义

    辽代渤海人民的反抗斗争。圣宗即位后,不顾东京(今辽宁辽阳)地区连年灾荒,民生艰难,先后以冯延林、韩绍勋为东京户部使,在当地强制推行“榷酤盐”,横征暴敛。又调民伕造船运粟米至燕京(今北京

  • 防军

    清朝兵制,正规常备军为八旗兵、绿营兵,因其久已腐败,有事多临时募勇成军以应急需,事定即行解散。咸丰、同治年间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湘军、淮军,皆属勇营,事后并未全部解散,以勇营留防于各地者,兵饷高于

  • 阿睦尔撒纳之乱

    阿睦尔撒纳本为辉特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与准噶尔部贵族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准部贵族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的协助下,夺得了统治权。但却遭到另一贵族讷默库济尔噶勒的攻击。达瓦

  • 巨(钜)鹿之战

    秦末农民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闰九月,秦将章邯围赵王歇和赵相张耳于钜鹿(今河北平乡),张耳向楚军求救。楚军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宋义、项羽率领北上救赵;一路由刘邦率领西上

  • 秦初为赋

    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348年), “初为赋”。即秦国开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兵赋。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隐公四年;“赋,兵(指兵器)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

  • 皮室军

    辽禁军精锐部队。皮室,契丹语,意为金刚,取其坚强之意。分为左、右、南、北、中五军。为辽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