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曹操统一北方后,为统一全国,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率军南下,直指荆州(治今湖北襄阳),刘琮降。曹军于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打败刘备后,遂占领荆州江北地区。刘备退驻夏口(今湖北武汉),与孙权联合,组成五万人的联军,决心西进抗曹。曹操改编刘琮降卒,组成二十万军队,号称八十万,由江陵顺江东下,与孙、刘联军遭遇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赤壁山,一说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曹军开始失利,遂退驻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南江边),与孙、刘联军隔江而峙。曹操军队远道而来,士卒疲惫;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刘琮降卒,心存疑虑,加之军中疾病流行,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为习水战,曹军战船首尾以铁索连成一体。周瑜采纳部将黄盖诈降之计,火攻连船,击破曹操水师,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大破曹军。曹操逃回北方。只留曹仁、徐晃镇守江陵。赤壁之战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基础。

猜你喜欢

  • 圈地

    清入关后,为了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求,保障八旗官兵的生活,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颁布“圈地令”。主要在近京八府(顺天、永平、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和长城附近(宣化、古北口、山海关

  • 泰和律

    金章宗时颁行的一部封建法典。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七月,右司郎中孙锋与王寂、董师中等参酌时宜,兼采前代律书,编成《明昌律义》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十二月,又命尼庞古鉴、董师中、李敬义等在此基础

  • 猛安谋克

    我国历史上女真族采用的一种兵民结合、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本为单纯生产性的原始狩猎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户长)。后随军事部落联盟形成及其与外部关系的

  • 天理教

    又名“八卦教”、“荣华会”。属白莲教的一个支系。他们活动的主要地区为冀、晋、豫、鲁。八卦均设教主。嘉庆(公元1796年—1820年)时,乾卦教主为山东定陶张延举,坤卦为山西岳阳人邱玉,震卦为河南滑县李

  • 淳熙客户逃移法

    南宋孝宗时处置客户逃移的专法。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宋廷采纳夔州路转运司建言,下令除将皇祐以来适用于施(今湖北恩施)、黔(今四川彭水)二州的客户逃移专法扩大施行于夔(今四川奉节)、忠(今四川忠县

  • 景廷宾起义

    《辛丑条约》签订后,直隶广宗知县魏祖德等地方官吏勒索“摊派赔款”,激起群众抗争。广宗县北东台村武举景廷宾被推为联庄会总团头。在钜鹿县待机再起的义和团首领赵三多与景廷宾决定联合行动。直督袁世凯欺骗群众,

  • 李特起义

    西晋时益州流民起义。晋惠帝元康末年,天水(治今甘肃天水)、略阳(治今甘肃天水东北)等六郡受灾农民十余万口,流入蜀(今四川成都)地就食。益州刺史罗尚令流民限期返回故里。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李特在绵

  • 恰克图条约

    清雍正时中俄双方签订的条约。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六月订立,共十一条。关于中俄中段边界问题,该约内容与《布连斯奇条约》相同。条约重申《尼布楚条约》中关于东部边界的乌第河地区仍然暂不划分的规定。关于

  • 李原起义

    明中期荆襄流民起义。李原,河南新郑县人,原在刘通部下。刘通起义失败后,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十月,与小王洪、石歪膊等人在南漳(今湖北南漳西北)、内乡(今河南内乡)、房县(今湖北房县)等地,号召饥

  • 非子居秦

    秦国祖先的历史传说。据《史记·秦本纪》,非子为秦人部落首领时,居于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善于养马和其它牲畜。周孝王得知后,命非子专为周王室在汧渭二水之间养马。马群大为蕃殖,孝王因此封给非子土地,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