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推行新政起,到同年9月21日(八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间的变法活动,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裁汰冗散官员;命大小臣工各抒谠论以备采择;命各省督抚保荐贤能;命遇有士民上书言事,都察院毋庸拆阅,并不得积压;命各省访查通达时务、勤政爱国能员;命各省督抚酌保使才,诏选宗室王公游历各国;命各部院删去旧制,另定简明则例,裁詹事府等六衙门,酌置散卿以议庶政;开懋勤殿以议制度。经济方面,命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各省设农工商分局,振兴农工商业;奖励士民发明创造,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十二款;命加紧修建芦汉、粤汉、沪汉各铁路,在京师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命京师及各通商口岸设邮政分局;诏编预算,命户部将每年出入款分门列表,按月刊报。军事方面,陆军改练洋操;八旗汉军,均以新法训练;切实裁减旧军;各省力行保甲;举办团练;筹款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文教方面,自下科为始,废八股,改试策论,将经济岁科归并正科,此后考试,以实学实政为主,不凭楷法;将译书局改为官督商办;各地学堂广译外洋农务书籍;挑选学生赴日本留学;改时务报为官报;筹办京师报馆;创设京师大学堂,筹办铁路、矿务等专门学堂,兴办中、小学堂,各地书院及不在祀典之民祠改为学堂,等等。这些诏令,基本上是采纳了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变法建议。康有为等的建议,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的愿望。当然,光绪皇帝并未能完全采纳维新派的意见。即使这些枝枝节节的改革,也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扼杀了这场维新运动。

猜你喜欢

  • 盐铁会议

    汉昭帝时各郡国贤良文学就盐铁、榷酤、均输等政策同丞相、御史大夫等官吏展开的一场争论。昭帝初年,承汉武帝末年连年战争之后,流民未尽还,农业收成不好,社会急需休养生息,武帝的某些政策也需调整。始元五年(公

  • 长勺之战

    春秋时期齐鲁之间的一场战争。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为了对鲁国前一年奉齐公子纠伐齐一事进行报复,起兵攻鲁。鲁庄公准备迎战。战前,曹刿求见庄公,了解到庄公平常体察民情,得到国人支持,可以一战,故请

  • 杨可告缗

    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长期战争及连年水灾造成汉王朝府库空虚,而富商大贾趁机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汉朝廷颁布算缗、告缗令。算缗(汉代把用线连串的钱叫缗钱,每一

  • 至道建储

    宋太宗时在确定皇位继承人问题上的斗争。太祖死后,舍其子而由弟赵光义(即太宗)继位,违背传统的父死子继之制。太宗为保住皇位,对兄子及胞弟备加防范打击。其长子赵元佐营救叔父涪陵公赵廷美,太宗殊为不悦。廷美

  • 五胡十六国

    自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离石(今山西离石)起兵称王,至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其间各族统治者,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地区建立了十六个割据政权。计有汉、前赵、后赵, 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

  • 鞍之战

    春秋时期晋齐间的一场战争。泌之战后,晋霸权中衰,原与晋同盟的齐国渐对晋产生轻视态度。齐顷公时,晋使郤克召齐参加盟会,齐顷公竟无礼于郤克。之后,齐一面和楚结好,一面对与晋结盟的鲁、卫两国用兵。公元前58

  • 弼德院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

  • 端平更化

    南宋理宗时一次政治改良活动。理宗即位后,权臣史弥远以拥戴之功擅政, 独相达九年。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十月,史弥远死,理宗始得亲政,遂诏改明年为端平元年。命郑清之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罢逐史氏亲信同党

  • 冉魏

    十六国之一。汉人冉闵建立。永宁元年(公元350年),石虎养孙汉人冉闵灭后赵,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永兴,仍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冉魏。永兴三年,前燕慕容恪率兵南下,略至冀州(今河北高邑西南),

  • 辛亥革命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这次革命以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发动武昌起义为标志,是年为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