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我国古代著名书院。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名儒李渤曾隐居读书于此,畜白鹿以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渤任江州(今江西九江西南)刺史,于其地建台榭,以白鹿名洞。南唐于此洞置学馆,学者大集,以名儒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时称白鹿洞国庠或庐山国学。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朝廷赐监本九经,称白鹿洞国学。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改称白鹿洞书院。庆历年间兴州县学,书院荒废。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孙琛即旧址修建学馆十间。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知南康军朱熹又重建白鹿洞,亲定学规,朝廷赐敕额“白鹿洞书院”及监本九经。朱熹与陆九渊等名儒均曾讲学于此,生徒日众,为当时各地书院之楷模。

猜你喜欢

  • 诸班直

    五代后周及宋代禁军中,与皇帝最亲近的扈从部队。隶于殿前司。后周世宗柴荣整顿禁军,始设殿前诸班。宋代沿置,又增诸直。诸班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散枪班、东西班、招箭班、散直

  • 甘英出使大秦

    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遣都护掾甘英出使大秦 (罗马帝国)。甘英出龟兹(今新疆库车),经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葱岭,过无雷(今帕米尔)至大月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出木鹿城(

  • 太史寮

    西周中央政权两大官署之一。其长官为太史, 或称作册,也单称尹氏。殷墟甲骨文已有史、作册、卜等名称,司理占卜、祭祀等事。西周太史寮已发展成为与卿事寮并立的两大官署之一,掌管出纳王命、册命大臣、起草图书文

  • 大延琳起义

    辽代渤海人民的反抗斗争。圣宗即位后,不顾东京(今辽宁辽阳)地区连年灾荒,民生艰难,先后以冯延林、韩绍勋为东京户部使,在当地强制推行“榷酤盐”,横征暴敛。又调民伕造船运粟米至燕京(今北京

  • 晋灭栾氏

    春秋时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场权力斗争。栾氏在春秋初年即为晋国大族。春秋中期,在晋国各贵族的角逐中,栾书曾先后参与过倾覆赵氏、郤氏的斗争,又曾与中行氏一起执杀晋厉公。由于栾氏的专横,导致了晋国其它贵族

  • 墨子救宋

    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楚惠王(公元前488-公元前432年在位)时,公输盘 (盘音ban, 一作“般”或“班”)为楚国制造云梯将用以进攻宋国。墨子听说,迅速从鲁赶至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

  • 粮长制

    明代为保证政府税收而实行的一项措施。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政府规定,每纳粮一万石为一粮区,由地方官选任田多的地主为粮长,正副各一人,负责征收该区税粮,每年七月督运到京。凡按时运粮到南京的粮长,

  • 三武灭佛

    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执政时先后打击佛教的事情。佛教是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之一,但寺院地主又与封建政府间存在着争夺人口、资产、土地的矛盾。因此,时常受到封建政府的抑制和打

  • 安史之乱

    唐代中叶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玄宗天宝年间,政治日趋腐败,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恶性膨胀。李林甫为相,为防止其他汉人入相,兵权委以蕃将,安禄山得以任平卢(治今辽宁朝阳),范阳(治今北京),河东(治

  • 中法停战条件

    即《中法和议草约》,因在巴黎签订,法文本称《巴黎议定书》。1885年4月4日(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九日)清政府谈判专使、英籍税务司金登干与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于巴黎签订。共三条:两国遵守188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