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

唐代穆宗到宣宗年间(公元821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间的斗争。牛李党争起源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的制举考试。当时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浞通过策对,痛斥时弊,语言激烈,被考官赏识而录取。但当时李德裕之父李吉甫为相,认为牛等矛头均有所指,于己不利,乃哭诉于宪宗。考官遂遭贬逐,牛僧孺等亦长久不得升迁。由此,牛、李结仇,各网罗朋党,相互排斥攻击。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投靠宦官的李逢吉再度为相,遂援引牛僧孺同平章事,亦为相,以阻止当时任浙西观察使的李德裕入朝。文宗时期,牛李党争发展到高潮。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被召入朝,为兵部侍郎,斐度荐其为相。但李宗闵通过宦官的支持,取得宰相的地位,排斥李德裕出朝任义成(治滑州)节度使,并援引牛僧孺再度为相。大和四年调李德裕赴更远的西川就任节度使,大和六年文宗罢免宰相牛僧孺,召还李德裕。次年李德裕为相,罢免宰相李宗闵。李德裕上台以后,亦大量援用朋党,打击牛党。牛僧孺被贬为循州(治今广东惠州东)长史。李宗闵被罢斥,出任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刺史,又贬为郴州(治今湖南郴州)司马,武宗会昌年间死于贬地郴州。宣宗年间,牛党得势,牛僧孺还朝,但不久病死。李德裕遭牛党打击,四次贬官,最后贬崖州(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而死。牛李党争乃止。两派斗争了将近四十年。牛党重科举,轻门第,对藩镇主张姑息迁就,依附于宦官。李党则重门第,轻科举,力主削弱藩镇。李德裕曾佐武宗削平泽潞刘稹,收复昭义镇,又积极防御回鹘,并助武宗灭佛等,有一定政绩。

猜你喜欢

  • 元祐党争

    宋哲宗时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治集团间的斗争。哲宗年幼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遂废罢新法,排斥“新党” (即变法派)朝臣。旋以司马光死,旧党分化为程颐为首的洛党、苏轼为首的蜀党和刘挚为首的朔党等不同的政治派

  • 云南彝民起义

    1856—1876年(咸丰六年至光绪二年)间云南哀牢山区以彝族为主并有汉、回等族人民参加的反清起义。1856年5月(咸丰六年四月)云南哀牢山区雇农李文学在太平军战士王泰阶(汉族)和李学东(彝族)协助下

  • 晋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灭唐后,封同母弟叔虞于唐国故地(今山西翼城西),建立晋国。同时分给他“怀姓九宗”和“职官五正”。怀姓即媿姓,是世居今山西南部的狄族姓氏。晋国以狄族为统治对象

  • 吴遽起义

    孙吴时鄱阳农民起义。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鄱阳(治今江西波阳东)人吴遽率领当地农民举行起义,杀死前来掠民为兵的中郎将周祗,连克数县。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和庐陵(治今江西泰和西北)两郡农民纷起响应。

  • 大足教案

    四川大足县人民于1886、1887年(光绪十二、十三年)在灵官庙会期间连续捣毁龙水镇等地教堂。1890年 (光绪十六年)法国教士重建教堂峻工后,强令大足知县桂天培严禁庙会期间迎神赛会,并派兵守护教堂。

  • 江西光复

    武昌起义成功,毗邻江西震动,九江新军首先起义响应。九江是武汉下游的江防重镇,驻有江西新军第五十三标,早有同盟会员林森等联络新军、会党进行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消息传来,革命党人分头策动新军、警察、炮台守军

  • 严嵩专权

    严嵩,字惟中,山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进士。世宗时,历任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大礼议”中,极力迎合世宗旨意,而受到宠信。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进入内阁,串通锦衣卫都督陆柄

  • 刊正姓氏

    唐初,士族地主分山东、江左、关陇和代北四大集团。江左、代北士族,唐代已经没落。而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虽遭到隋末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但根深蒂固,尚有一定势力。李世民家族出身关陇,不能容忍山东士

  • 苏武牧羊

    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苏武,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遇匈奴内乱,被单于扣留。匈奴软硬兼施欲迫使苏武投降,苏武不屈服,被迁徙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匈奴声称待公羊产子方使苏武归

  • 安南都护府

    唐在岭南西部地区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改置交州都督府。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 由交州刺史充都护。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名镇南,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复改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