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毋乙、董乙起义

毋乙、董乙起义

五代时后梁末年农民起义。后梁立国后,战争连年不断,境内赋役繁重。陈州(今河南淮阳)乃后梁财赋重地之一,人民负担尤重。末帝时,皇族朱友能(朱全忠侄)任陈州刺史,自恃戚藩,恣意横行,更激化了阶级矛盾。州人毋乙、董乙利用上乘教(一说摩尼教)组织群众。始秘密活动,宵聚昼散。周围百姓望风影附。后发展至千余人,遂公开惩治乡间豪富,终演变为农民起义。贞明六年(公元920年)秋,其众益盛,屡败后梁兵,势力遍及陈、颍(今安徽阜阳)、蔡(今河南汝南)三州。起义军拥毋乙为天子,设置官属,建立农民政权。后在梁禁军及数郡兵合击下失败。毋乙、董乙等八十余人被俘牺牲。

猜你喜欢

  • 吴奤儿起义

    明初贵州苗族人民起义。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吴奤儿领导五开(今贵州黎平一带)苗族人民起义,自称“刬(铲)平王”,古州(今贵州榕江)十二个长官司全都响应,号称二十万众,杀指挥佥事过兴等。洪武十八

  • 废分封设郡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地方行政的重大改革。中国自西周以来实行分封制。诸侯世袭,形成尾大不掉、地方割据的局面。春秋时秦、晋、楚等国初在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春秋末年,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与县平行。战国

  • 两淮交子

    简称淮交,又名两淮会子。南宋淮南东路、淮南西路通行的一种纸币。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诏以铁钱为币值本位,印造二百、三百、五百、一贯四种共四百万贯交子,限两淮地区使用。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

  • 徐泗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领导者为庞勋。又称桂林戍卒起义。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为防御南诏入侵,发徐(今江苏徐州)泗(今江苏盱眙)兵士八百人戍守广西桂林,约定三年替还。至咸通九年,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仍不肯发

  • 傅望、青林之战

    唐军与辅公祏军队之间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杜伏威降唐之后,被诱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辅公祏继统所部,自称宋王,都于丹阳(今江苏南京)。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孝恭、李靖奉命前往讨伐,率舟师驻舒州(

  • 沙俄侵占帕米尔

    帕米尔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位于新疆西南部,号称“世界屋脊”。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俄派兵侵占了我国帕米尔地区的北部边沿。1883年6——10月(光绪九年五月至九月),沙俄利用中俄《改订条约》中的规定

  • 拒俄运动

    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反对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的爱国运动。沙俄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出兵侵占东三省,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与清政府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于一年半内分三期撤退其侵占东北的军队。次年,沙俄

  • 齐行叫歇斗争

    清代各种手工业工人反对作坊主以及封建政府的一种斗争。“齐行叫歇”,即整个行业工人实行罢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清代以手工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 三司

    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①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②唐代重要刑狱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官会审,称为三司;③唐末、五代、北宋最高财政机构。合盐铁、户部、度支为一,统筹总掌全国财政。号为三司

  • 三有司

    周代司徒、司马、司空三种官职的合称。见《卫盉》铭文。司徒,金文多作“司土”,掌民事、征发徒役。司马,掌军政和军赋。司空,金文作司工, 掌土功。周代中央政府及各地诸侯皆设三有司。中央政府的司徒、司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