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援朝抗倭战争

援朝抗倭战争

明神宗时中朝人民的联合抗倭战争。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 日本关白(丞相)丰臣秀吉战胜其他诸侯,结束战国以来连续百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日本。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四月, 十六万日军在釜山登陆。五月,占领王京(汉城)、平壤。朝鲜国王李昖遣使向明朝告急求援。明朝政府深知日军侵朝意在入侵中国,决定派兵援朝。七月,明朝政府派游击史儒、辽阳副总兵祖承训率兵援朝,进围平壤,因地理不熟,兵力过少,被日军击败,史儒战死,祖承训仅以身免。十二月,明政府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兵四万渡鸭绿江,大举援朝。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中朝军队配合作战,光复平壤、开城。四月,光复王京及汉江以南大片领土。日军退据釜山。丰臣秀吉玩弄和谈阴谋,诱使明朝撤军,然后重新侵占朝鲜。明朝政府中以兵部尚书石星为首的主和派得势,于是与日军议和罢兵。万历二十五年二月, 日军再次侵朝,明朝政府将石星下狱问罪,以兵部尚书邢玠为蓟辽总督、麻贵为备倭大将军率兵援朝,中朝军队密切配合,连败日军。万历二十六年冬,明军进逼釜山,中朝水军在釜山南海与日军决战,大败日军,取得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次战役中,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和明朝将领邓子龙并肩指挥战斗,先后壮烈牺牲,在中朝两国友好关系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猜你喜欢

  • 相地而衰征

    管仲相齐过程中的一项改革内政的措施。这项措施是针对鄙野的农民而实行的,即根据农民种植土地的肥瘠及收成的多少征收不同的赋税。这项措施的目的,在于防止农民因赋税不均而流徙。

  • 负荆请罪

    战国晚期,赵国大臣廉颇向蔺相如赔礼道歉的故事。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赵王与秦昭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会见时,赵王的随从蔺相如立了大功,回国后被授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自己有攻城

  • 班超出使西域

    东汉初年,匈奴控制西域,赋税沉重,诸国不堪忍受,遣使至汉求内属。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率师分道出塞,伐北匈奴,并遣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班超,以假司马身份将兵别击伊吾卢(今新疆哈密

  • 属珊

    辽侍卫亲军之一。述律后(即应天皇后)在跟随太祖阿保机征战,或留守宫帐时,由俘获的蕃汉人户中拣选壮勇约两万人,组建一支侍卫精锐部队, 战斗力极强。因珍视之如珊瑚, 故名“属珊”。述律后死,属珊被改编为御

  • 横帐

    即辽太祖阿保机及其后裔九代(九帐)皇族之宫帐。辽制东向而尚左,故皇帝御帐座西面东而设。皇族三父房(孟父房、仲父房、季父房)帐北向,遥辇九帐南向。东西为尊,故阿保机及其后代九帐皇族皆为“横帐”,成为辽皇

  • 梁氏擅政

    西夏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毅宗谅祚亲政后,迎娶已蕃化之汉人梁氏为后,并以其弟梁乙埋为“家相”,参与朝政决策。拱化五年 (公元1067年)毅宗死,子秉常八岁继位,是为惠宗。母梁氏以太后摄政,舅梁乙

  • 明朝三司

    明代地方省级政权机构。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元代在各省的行中书省之名,以“三司”为省级政权机构。“三司”有布政使司,长官为左、右布政使,下有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职掌一省的行政、民政、财

  • 总检察厅

    官署名。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根据《中华民国法院编制法》而设立的最高监察机关,与最高审判机关大理院相配设置。总检察厅设总检察长一人,检察官二人以上。职权是根据刑事诉讼律或其他法律规定,实行搜查,提出

  • 甘英出使大秦

    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遣都护掾甘英出使大秦 (罗马帝国)。甘英出龟兹(今新疆库车),经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葱岭,过无雷(今帕米尔)至大月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出木鹿城(

  • 中俄声明和中俄蒙协约

    民国初年沙俄为侵吞中国领土外蒙古强迫北京政府签订的两个不平等条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沙俄乘机借口保护领事馆,派军队进入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策动外蒙反动的王公贵族于10月18日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