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吐蕃

吐蕃

古代藏族政权名。吐蕃人的祖先是古老的羌族,最初居住于青海一带,殷商时期就与中原地区的王朝发生联系。南北朝末朝,西藏高原中部和北部的羌人建立苏毗政权,以逻些(今拉萨)为中心,隋称它为“女国”,当时它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隋末唐初,吐蕃赞普朗日伦赞吞并了苏毗,其子松赞干布(即弃宗弄赞,公元629年-650年在位)统一西藏高原,定都逻些,建立起统一的吐蕃政权。松赞干布制定了成文的法典《十善法律》,创造了文字,形成了以赞普为中心的集权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嫁松赞千布,双方关系很好。高宗龙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攻破青海的吐谷浑。其后逐渐兼并今四川西部的羌族地区,把云南少数族和南诏变为属部,在西北和北方,与唐朝展开争夺西域和甘肃的战争。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陷西域十八州及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被迫放弃龟兹、于阗四镇。吐蕃趁中原安史之乱,又占凤翔(今陕西凤翔)以西、邠州 (今陕西邠县)以北地区。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以后又攻占唐北庭、西州和安西四镇。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吐蕃遣使向唐求和,双方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会盟,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在逻些立会盟碑。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达摩赞普死,无子,两派贵族各立赞普,爆发内战,奴隶、属民纷纷起义,吐蕃遂土崩瓦解。吐蕃计传位九代,历时二百余年。

猜你喜欢

  • 牛录

    女真族早期组织。早期女真族出兵作战或狩猎时,按家族村寨组织队伍,每十人为一牛录,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设

  • 欢宴罢节镇

    宋初收缴藩镇节度使兵柄的事件。藩镇割据是唐末五代以来国家分裂,社会战乱不安的重要原因。宋初节度使仍握有地方军事、财赋与民政之权,很不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和国家统一局面的巩固。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 应天书院

    宋著名书院。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故城)。因应天府旧称睢阳,故又名睢阳书院。原为五代末年名儒戚同文隐居讲学之所,生徒常百余人,范仲淹曾就学于此。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富民曹诚就其地建学舍

  • 前徒倒戈

    周武王伐商战役中,在牧野战场上发生的商纣王军中下层士兵的阵前起义。徒是步兵的称呼。古代战争以车战为主,步兵为辅,战车上的甲士只有贵族才能充任,协同作战的步兵则由下层庶民充当。由于商纣王统治时期对平民的

  • 桓谭反谶纬

    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桓谭,字君山,博学多通,遍习五经。东汉初年,统治者提倡谶纬之学,他独树一帜,力反谶纬神学,认为天道性命,连圣人也说不清楚。谶纬欺骗迷惑君主,应该贬斥。谶纬是奇怪虚诞之事,而不

  • 一条鞭法

    明神宗时张居正对赋役制度的改革。“鞭”或作“编”、“边”。简称“条编法”。明代自宣德以来,不断改革赋役制度,嘉靖、隆庆两朝,海瑞、庞尚鹏、王宗沐等在浙江、应天(今江苏南京)、江西局部地区曾实行一条鞭法

  • 捐纳

    清朝公开卖官鬻爵的一项制度。清代选官主要靠科举,另有捐纳为其补充。地主分子通过捐钱、捐米,现任官可以提级;降职、革职官可以复职;候补官可以优先选用;没有官职的可以取得官职。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

  • 凤翔府战役

    蒙古灭金重要战役之一。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冬,木华黎亲率蒙古骑兵直趋京兆(今陕西西安),进攻不利,遂麾师围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金守将马庆祥、郭仲元、胥谦等率军力战不屈。马、胥战死,郭仲元以赤

  • 猛安谋克

    我国历史上女真族采用的一种兵民结合、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本为单纯生产性的原始狩猎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户长)。后随军事部落联盟形成及其与外部关系的

  • 大于越府

    辽北面辅弼机构之一。其职掌前后变化极大。遥辇氏为部落联盟长时,阿保机仲父释鲁为于越, “总知军国事”,掌握军事与行政权柄,位仅次于部落联盟长。后来阿保机遂以接任于越之职而从遥辇氏手中夺取部落联盟长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