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台湾抗英斗争

台湾抗英斗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多次进犯台湾。清台湾兵备道姚莹、总兵达洪阿召募乡勇,协同守军严阵以待。1840年10月(道光二十年九月)英舰窜抵鹿耳门外洋,被台湾水师击退。1841年9月30日(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英舰入侵基隆,守军奋起炮击,英舰桅折索断,逃跑触礁,基隆军民毙敌三十二人,生擒一百三十三人,缴获大炮十门。此后,台湾乡勇、水勇、团练增至四万余人。英军至基隆索俘,被守军击退。1842年3月11日(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卅日)英船到淡水、彰化之间大安港窥伺,当地渔民一面通知守军,一面引路,诱使英船触礁搁沉,伏兵立即驾船围捕,俘敌四十九名,毙敌数十,缴获英军从宁波掠得的军器、军装等。此后英舰多次来犯均被击退。《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听信英军全权代表璞鼎查诬告姚、达“冒功控奏”,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将二人革职逮问。

猜你喜欢

  • 鸾台

    官署名。即门下省。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称鸾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称。参见“门下省”。

  • 海都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与元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蒙古诸王海都发动的武装叛乱。海都系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蒙哥即大汗位后,镇压了窝阔台后王的反抗,海都心怀不满。蒙哥死,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对抗忽必烈。阿里不哥败降,海都

  • 凌烟阁图功臣像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和表彰多年来随他征战和治国的二十四位有功之臣,命令把他们的像画于三清殿侧的凌烟阁。二十四位有功之臣为: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李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

  • 专诸刺王僚

    春秋末年,吴王夷末之子僚继立为王,其堂兄公子光阴谋召纳贤士,欲杀王僚自立。时伍子胥逃亡至吴,窥知公子光之意,乃求得吴国勇士专诸推荐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光设宴请僚,专诸藏匕首于食鱼腹中

  • 齐万年反晋

    西晋时关中氐族人民的反晋斗争。郝散、郝度元兄弟的反晋斗争,给秦(今甘肃天水)、雍(今陕西西安西北)二州的氐、羌族人民极大鼓舞。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族豪帅齐万年,在泾阳(治今甘肃平凉西北)率众起

  •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建国前,由冯云山、洪秀全创立的农民革命组织。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开始与封建仕途决裂。他研读了七年前在广州第二次应试时得到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

  • 中英烟台条约

    简称《烟台条约》或《芝罘条约》,又称《滇案条约》或《中英会议条款》。英国借口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13日(光绪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由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于烟台

  • 伊犁交涉

    沙俄侵占伊犁后,清政府与沙俄进行了多次交涉和谈判。沙俄是乘新疆局势混乱之机,于1871年7月(同治十年五月)以“代为收复”的名义侵占伊犁的。事后清政府即派署理伊犁将军荣全自科布多率兵前往接收,遭到沙俄

  • 甲申之变

    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王朝的事变。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因这一年为甲申年,史称“甲申之变”。

  • 王伦起义

    宋仁宗时京东路沂州(今山东临沂)爆发的一次士兵起义。仁宗时,东部沿海地区连年灾荒,饥民不断起义。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五月,沂州虎翼军(禁军)士兵王伦杀巡检使朱进,发动起义。当地农民纷纷响应。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