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华元弭兵

华元弭兵

春秋中期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两国停止兵端的盟会。晋楚两国长期争霸的结果,都没能从根本制服对方,国内矛盾却逐渐尖锐化。晋国政出多门,各贵族间不和;楚国不仅国内民众厌战,还要对付东方兴起的吴国的攻击。晋楚二国均感无力外顾。宋国执政华元为使自己国家免受争霸战争之苦,抓住时机,于公元前579年约合晋楚两国于宋国西门之外订立盟约,彼此约定互不使用武力、互通聘使、互相扶危救难、共同讨伐违命诸侯。史称“华元弭兵”, 亦称“宋西门之盟”。

猜你喜欢

  • 江原战役

    北宋王小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与官军的一次决战。参见“王小波、李顺起义”。

  • 恰克图条约

    清雍正时中俄双方签订的条约。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六月订立,共十一条。关于中俄中段边界问题,该约内容与《布连斯奇条约》相同。条约重申《尼布楚条约》中关于东部边界的乌第河地区仍然暂不划分的规定。关于

  • 武丁征伐多方

    商代和西周初年的古文献(包括甲骨文、金文)把王畿周围的异姓部族称作“方”。因其数众多,总称“多方”。武丁时期,与商敌对的方国主要有土方、邛方、鬼方、羌方等,他们大都位于商的西北面,其中土方和邛方还经常

  • 上计

    战国、秦、汉时年终考核地方官员的方法。战国时,地方官员须将一年应收赋税数额,分别写在两片木券上,一片留地方保存,一片呈送国君或国王,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依据,称为上计。汉代由县令(长)将县的户口、垦田、

  • 围攻使馆

    义和团运动中攻打各国驻华使馆的事件。1900年5月下旬(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下旬)八国联军先遣队以护卫使馆为名进入北京后,各国公使就蓄意挑衅,侮辱中国官员,干涉京城警卫事宜,逼迫清政府镇压义和团,派联军在

  • 箕子走朝鲜

    商亡后,贵族箕子逃往朝鲜建立国家的传说。据《史记》、《尚书大传》和《后汉书》等古籍记载,箕子是商纣王叔父,官太师。因为纣王淫泆,箕子向纣王进谏,反被纣囚禁。周武王克商后将他从囚牢中释放,箕子遂带领族人

  • 兵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研究军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未列入诸子十家之内, 而另立兵家,细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谋家、兵技巧家。创始人为春秋末期孙武。孙武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为吴将,助吴击

  • 海上盟约

    宋金夹攻辽国的盟约。阿骨打领导女真族掀起抗辽斗争后,辽朝统治迅速走向崩溃。北宋统治者妄图乘机联金兵以夹击辽国,收回燕云失地。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徽宗派马政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与金太祖谈判夹

  • 强学会

    清末维新派创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1895年8月(光绪二十一年七月)由康有为首倡,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在北京正式成立。主要成员有:杨锐、沈曾植、沈曾桐、汪大燮等。公推陈炽为总负责,梁启超为书记,主

  • 浮动地狱

    外国殖民者装运华工的船只,被拐骗上船的我国同胞,如处地狱之中,故被称为浮动地狱。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西方殖民者就开始秘密掠卖华工出国。随着鸦片战争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殖民者掠卖华工的活动更加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