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刘向校书

刘向校书

西汉末年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整理国家藏书的故事。刘向(公元前77——公元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成帝时为光禄大夫。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 因国家藏书散亡,汉成帝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命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由刘向总其成。在校雠整理图书时,他们各发挥其特长,广集众本,校出脱简,比勘文字,订正文,辨异同,去重复,审定篇章,确定书名,形成了系统的校雠整理方法。每一书整理完毕,都撰写内容提要,叙述校雠原因,作者生平,辨别书籍真伪讹谬,叙述学术源流,载于本书,称为叙录。刘向集钞众书叙录而成《别录》二十卷。刘向未竟其业而亡。汉哀帝复命刘向之子刘歆继承父业。刘歆在刘向《别录》基础上,总括群书,删繁就简,编为辑略、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略等《七略》七卷。刘向父子两代用二十余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大规模的国家图书的校雠整理工作。后来班固删削《七略》而著《汉书·艺文志》。刘向校书,为中国校雠学开辟了道路。

猜你喜欢

  • 全真道

    道教的一个支派,始创于金朝中期。创始人王喆,字知明,号重阳。该教反对饮酒茹荤,反对娶妻生子,倡导静心修身,除却人间情欲,以返本还真,得道成仙。蒙古兴起后,全真道首领丘处机,投靠蒙古贵族。他不辞辛劳,奉

  • 都水台

    官署名。秦有都水长、丞,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下皆设此官,掌诸池沼。后改称使者。东汉改称河堤谒者。晋代正式设置都水台,立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南北朝时废置不常。肖梁改为太舟卿,北齐亦称都水台。隋炀帝

  • 蒙古军

    元代军队的一种,系由蒙古人与色目人组成。据史书记载,蒙元时期,蒙古人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论众寡,尽签为兵,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这是蒙古统治者所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

  • 各省都督代表会议

    辛亥革命时期独立各省筹建中央政府的临时机构。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纷纷响应,短期内已有不少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布独立。11月9日(九月十九日)和11日(九月二十一日)武昌和上海两地分别发出通电,

  • 反美爱国运动

    清末中国人民反对美国迫害在美华工的反帝爱国运动,亦称“抵制美货运动”。长期以来,有大批华工流落美国,美国西部的开发主要依靠华工的劳动。但在美国经济发展之后,美国政府和资本家却歧视迫害华工,不断煽起排华

  • 三定江南

    周玘镇压农民起义、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的战争。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 张昌在江夏郡(治今湖北云梦)率众起义,派石冰率部分农民军进攻扬州、江州(治今江西南昌)。封云在临淮(治今江苏盱眙东北) 起义

  • 潮州黄冈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当萍浏醴起义策划进行之际,孙中山还致力于策动两广地区的起义, 意在据有两广以进取长江,然后大举北伐推翻清廷。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孙中山在河内设立筹划起义的总机关,积

  • 岳麓书院

    宋著名书院。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知潭州(今湖南长沙)朱洞始建屋于岳麓山抱黄洞下(今湖南善化西),以待四方学者。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知潭州李允则扩建之,王禹偁为之记。咸平四年,朝廷赐监本经籍,生

  • 禹征三苗

    禹对南方苗蛮部落集团的一场战争。苗蛮本居江淮、荆州(今河南南部、湖北及湖南北部)间,因为不止一支,故称“三苗”。传说在尧舜时代,中原华夏族和三苗之间不止一次地发生冲突,舜用武力威逼的方式,曾迫使三苗臣

  • 迁都洛阳

    北魏建国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平城地处塞北,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农业经常欠收;加之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粮食供应常感不足。平城距柔然较近,受其威胁较大,而对于经略黄淮地区,又显得悬远。平城是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