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

北魏末年的一次人民起义。北魏初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为拱卫首都, 防御柔然,在北境建置了许多军镇。其中的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怀朔(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今河北尚义西)、怀荒(今河北张北北)等六个军镇,称为“六镇”。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孝明帝元诩即位,朝政腐败,赋敛日重。地处塞上边陲的六镇军民,由于土地贫瘠,连年干早,生活非常艰难。北魏政府又严禁镇人外出求生,他们虽号曰府户, 但役同厮养,身份日见低落。正光五年(公元524年)三月,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在高阙戍(今内蒙古杭锦后旗狼山附近)聚众起义,攻占了沃野镇,杀死镇将,进克武川、怀朔二镇,又于五原 (今内蒙包头西北)、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大败官军,义军声势大振,北境州镇尽为义军所有。北魏统治者遣使至柔然请救。孝昌元年(公元525年)春,柔然主阿那环率军十万余进攻武川镇,又西向沃野镇,义军频战失利。六月,拔陵被迫渡过黄河南移,受到北魏广阳王元渊和将军李叔仁所率官军的夹击,兵民二十余万为元渊截获,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起义失败。因这次起义,首先爆发于六镇之一的沃野镇,继而六镇人民又皆举兵反魏,故称“六镇起义”,亦称“北方边镇起义”。

猜你喜欢

  • 法显取经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法显赴南亚等国取经事件。法显三岁出家为僧,笃信佛教。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当时的后秦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越葱岭,经阿富汗到达印度。他历游印度各地,足迹曾到释迦牟尼的

  • 真定府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分路南下攻宋的金军宗望所部围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守将刘翊亲率城内军民奋勇抵抗。金军带宋朝人质肃王赵枢、太宰张邦昌与割地专使等至城下劝降,也被

  • 圆明和尚起义

    元中期陕西农民起义。首领圆明和尚,奉元盩厔县(今陕西周至)终南景谷小高山之僧,本姓白,名唐兀台,原为耀州美原县(今陕西富平)探马赤军人。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四月,圆明和尚在小高山湫池边建禅庵诵经

  • 丰岛海战

    见“牙山海战”。

  • 西门豹治邺

    战国初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一里半)令,破除当时“河伯娶妇”的迷信,征发人民开凿十二条水渠,引漳河水以溉邺田,名闻天下,史称“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 周二王并立

    东周初年,周平王与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曾短时间并立为王。据古本《竹书纪年》说,在幽王和伯服骊山遇难以前,申侯、鲁侯和许文公就已经立平王于申。幽王死后,西周朝的大臣虢公翰又立幽王另一个儿子余臣于携,造

  • 辽军南侵

    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于契丹,打开了辽军进入中原的门户。石敬瑭死后,后晋政局不稳,辽主耶律德光乘机大举南侵。开运元年至四年(公元944年—947年),辽军先后四次入犯中原,均遭失败。开运元年

  • 算赋

    汉代的一种人口税。《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史载,民众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每年出赋钱一百二十文,称为一算,充当制造兵器和车马的用费。汉律规定商人和奴婢也要出算赋,其数额比常人多一倍

  • 云南箇旧锡矿工人反抗斗争

    1903年5月14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十八日)箇旧锡矿工人为反对法国修筑滇越铁路,反对清政府出卖路矿和镇压群众爱国运动,在周云祥领导下发动起义,提出“仇教阻路”、“阻洋占厂”的口号,击败清军,占领锡矿

  • 李志甫起义

    元末福建农民起义。首领李志甫,漳州南胜县(今福建平和)人。顺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六月,李志甫聚众起义,包围漳州城(今福建漳州市)。元将搠思监与战,被起义军击败。元政府急令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别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