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伊犁交涉

伊犁交涉

沙俄侵占伊犁后,清政府与沙俄进行了多次交涉和谈判。沙俄是乘新疆局势混乱之机,于1871年7月(同治十年五月)以“代为收复”的名义侵占伊犁的。事后清政府即派署理伊犁将军荣全自科布多率兵前往接收,遭到沙俄拒绝。此后,先由荣全与沙俄代表在塔城附近进行谈判,继由总理衙门出面在北京与沙俄驻华公使直接交涉,均无结果,沙俄方面不但拒不交还伊犁,反而提出修界、中国赔款和增开商埠等无理要求。沙俄估计清军无力消灭阿古柏势力,曾伪诺“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即当交还(伊犁)。” 但等到左宗棠率师剿除阿古柏势力后,它又自食其言,极力狡赖推诿。1878年(光绪四年)清政府任命崇厚为钦差大臣赴俄再行谈判,崇氏在沙俄的威胁之下,于1879年10月(光绪五年八月)擅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中国朝野为之大哗。清政府也认为崇约“窒碍难行”,拒绝批准,将崇厚革职下狱。沙俄遂以战争相威胁。清政府一面备战,一面于1880年(光绪六年)改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为钦差大臣,出使沙俄交涉改约。曾氏不满崇氏之举,但又赞同和奉行清政府“曲全邻好”的政策,最终亦不免在沙俄的讹诈下妥协,于1881年2月(光绪七年正月)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猜你喜欢

  • 伊利汗国

    蒙元时期的西北宗藩国,十三世纪中叶为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成吉思汗西征期间即已攻占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公元1231年窝阔台又遣大将搠里蛮西征,攻灭花剌子模算端(意为国王,今译为苏丹) 札阑

  • 庆历和议

    宋仁宗时与西夏的和议。宋夏交战,宋朝屡遭失败,损伤惨重,朝野震惊。且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起义反抗日增。宋遂密派使节与西夏言和。西夏在对宋战争中损耗也颇严重。又因双方停止互市,西夏国内物资日见匮

  • 秦初为赋

    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348年), “初为赋”。即秦国开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兵赋。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隐公四年;“赋,兵(指兵器)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

  • 四大书院

    宋代私人讲学授徒的四个著名书院。唐中期以来,私人讲学之风渐盛,始建书院。至宋初,战争减少,海内承平,文风日盛,硕儒依据山林或城市,就闲旷以聚徒讲学的更多,遂出现大批书院。著名者有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

  • 昆山军

    见“常胜军”。

  • 首航夷州

    汉魏时期称台湾为夷州。台湾和大陆的民间联系,古已有之。到三国时期,台湾的高山族人民,时常来吴国的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出售细布、斑纹布。大陆人民也常到台湾贸易。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

  • 海禁政策

    清初为了防范汉族人民以沿海岛屿为依托进行反抗,杜绝“民夷勾结”,危害清朝统治,厉行海禁, “寸板不许下水”。清初对外通商的口岸只有澳门一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始许民得以造船

  • 御史台

    官署名。西汉称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东汉改称宪台,又称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实际长官。魏、晋、刘宋改称兰台,梁、陈、北朝仍称御史台。御史台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监察机关,专司弹劾之职。唐高宗曾改称宪台,

  • 秋弥制度

    清代皇帝秋季围猎制度。清政府在承德建造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皇帝每年到木兰围场行围射猎,举行秋狝典礼,召集蒙、藏、维等各族王公大臣等上层人物轮流前来参加聚会。在这里联欢赐宴,颁行赏赐。皇帝驰猎,他们陪侍左

  • 季历为商牧师

    公亶父传位季历(或称王季),正当商王武乙时代,周族和商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季历在商的支持下,对今山西境内的戎狄部落展开了进攻。古本《竹书纪年》说,武乙时代,季历曾“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文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