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东汉三绝三通西域

东汉三绝三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西域诸国与汉朝的密切联系。王莽倒行逆施,致使西域与汉关系中断。匈奴乘虚而入,奴役西域。光武帝刘秀时,因忙于平定割据,无暇外顾,匈奴趁机控制西域,侵扰河西。汉明帝决定击匈奴通西域。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分兵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分兵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后,派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鄯善、于阗、疏勒附汉,经过艰苦的斗争,西域诸国与汉中断的关系基本恢复,汉复置西域都护府。此为东汉第一次通西域。永平十八年,汉明帝死,北匈奴卷土重来,汉罢除西域都护府,并诏班超回朝。汉与西域交通复濒于断绝。在于阗诸国的坚决挽留下,班超留驻西域,依靠西域诸国力量,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和绥西域。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迫使其主力西迁,为通西域创造了有利条件,班超出兵击退大月氏入侵。永元六年,汉与西域诸国关系全部恢复,任班超为西域都护。此为东汉第二次通西域。永元十四年,班超东归洛阳。继任西域都护的任尚,对西域诸国实行残酷统治,引起西域诸国的反抗。适值羌人起义,陇道断绝,檄书不通。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东汉罢西域都护,撤回屯田士,东汉与西域关系再次断绝。西域诸国又被北匈奴所控制。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遣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重新经营西域。鄯善、龟兹诸国归汉。延光四年班勇在鄯善、车师等国支持下, 破车师后部。永建元年(公元126年),班勇兵至北准噶尔盆地,定车师六国,调西域诸国兵追击匈奴呼衍王,使天山以南匈奴绝迹。永建二年,班勇与敦煌太守张朗分兵两路进击焉耆,焉耆归汉。汉与西域中断的交通全部恢复。汉设伊吾司马,管理屯田事宜。此为东汉第三次打通西域。

猜你喜欢

  • 布连斯奇条约

    清雍正时中俄双方签订的关于中俄中段边界划分的初步协定。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中经恰克图附近的楚库河(赤奎河),西迄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西北角的沙毕纳伊岭(即沙宾达巴哈)的边界走向,中间树立界碑,以南属

  • 淮西之变

    南宋初淮西兵将叛降事件。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春,宰相兼都督张浚奏罢刘光世兵柄,以其军隶属于都督府。八月,以刘部将王德、郦琼分别为淮西正副都统制,而以文臣吕祉节制之。王、郦之间素不相协,宋廷乃调王

  • 励志会

    中国留日学生建立的第一个爱国团体。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创立于日本东京。戢翼翚、沈翔云等任干事。制订会章五条,以“联络感情,策励志节”为宗旨。发刊《译书汇编》,翻译欧美资产阶级启蒙名著。次年创办《

  • 五等爵制

    旧说分封制下授予诸侯的五个等级的爵位。《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爵禄,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但据近人研究,我国古代并不存在等级森严的五等爵制。周代畿内贵族兼作王官者多称公;畿外较大诸侯则称

  • 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策动中国东南各省督抚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英国为了防止义和团运动波及南方,影响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防止其他列强乘机染指自己的势力范围,经外交

  • 詹老鹞、林雄起义

    元初浙江农民起义。首领詹老鹞,浙江处州(治今浙江丽水)人;林雄,浙江温州人。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詹老鹞在处州、林雄在温州分别聚众起义,拥众数万。元江浙行省参知政事高兴率兵征讨,与起义军战于

  • 计口授田

    北魏初年一种以人口为依据分配土地的办法。鲜卑族拓跋部在拓跋珪平定中原前,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部落。拓跋珪平定中原后,开始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及其周围分土定居。拓跋氏统治者又从中原地区及当时的蒙古草

  • 哀宗图存

    金朝末代皇帝挽救危亡的尝试。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十二月,哀宗完颜守绪即位后,为挽救金朝濒临灭亡的局势,乃改变先帝宣宗时一些内外政策,贬斥奸臣蒲察合住、完颜守纯、高汝砺等,任用抗蒙有功的赤盏合喜、

  • 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国“文字异形”非常紊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秦国通用的小篆为准,统一全国字体,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令李斯、赵高、胡毋敬用小篆分别书写了《仓颉篇》、《爱历篇》、《博

  • 成祖削藩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朱棣虽一度恢复周、齐、代、岷诸王的旧封,但不久又废齐王,剥夺周王、辽王、岷王的护卫,将宁王从大宁卫(今河北平泉)徙封南昌,谷王从河北宣化徙长沙,后又废为庶人。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