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

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执政时先后打击佛教的事情。佛教是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之一,但寺院地主又与封建政府间存在着争夺人口、资产、土地的矛盾。因此,时常受到封建政府的抑制和打击,其中以“三武”为最。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拓跋焘在关中大肆杀戮参加过盖吴起义的民众,发现长安佛寺中藏有兵器、酿酒器具、州郡牧守和富人寄存的财物及被藏匿的妇女。于是,下诏征镇诸将及各州刺史,凡有佛象佛经之处,尽皆坏焚烧之,沙门不分老小,全部坑杀。虽因太子拓跋晃先露诏意后宣诏书,使许多沙门得以逃命,一些佛经亦得藏匿,但魏境内之塔庙,无复孑遗。至北齐、北周时,佛教大盛。齐境内寺院达四万余,僧尼至二百万。北周虽不及北齐多,但亦有寺院万余,僧尼百万,约占当时政府编户人口十分之一,严重影响国家的人力和财力。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五月,周武帝下诏废佛,没收境内寺院的全部财产,使百万僧侣和僧祗户、佛图户成为国家编户;适令丁壮,征为府兵。灭齐后,于齐境内继续推行灭佛政策。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剧烈,赋役沉重,大批农民入寺为僧或投寺充佃,寺院经济迅速发展。时称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唐武宗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劳动人手,下诏废佛。规定长安留寺四,洛阳留寺二,大州留寺一,每寺留僧十。其余寺院,一律拆毁,僧尼一律还俗。时,全国共毁寺四千六百余,僧舍四万多,二十六万僧尼还俗,十五万寺院奴婢获释。

猜你喜欢

  • 焚掠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华罪行之一。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朝皇帝的离宫,自康熙年间在明朝贵族废园的基础上开始扩建,到被毁前历时一百五十余年,全园面积达五千余亩,有综合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杰出建筑

  • 司马迁作《史记》

    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少年受父亲司马谈影响,诵读古文,拜师求学。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梁、楚、齐、鲁、巴、蜀、燕赵等地,考察名胜古迹, 山川物产、风土民情,访求先人轶事掌故。元封三年(公

  • 纸桥大捷

    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歼灭法军的著名战役之一。1882年(光绪八年)法国西贡总督卢眉派海军上校李维业率军侵犯越南北部,扬言要为被黑旗军击毙的法国将领安邺报仇,并悬赏一万元捉拿刘永福。法军连续攻陷河内、南

  • 清廷新政

    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实行“变法”的“新政”。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逃亡西安的清朝行在政府颁布“变法”上谕,饬令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驻外使臣、各省督抚两月内详悉条议复奏。4

  • 隋末官僚割据

    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隋朝的反动统治。隋亡前夕,为抢夺农民胜利果实,一些隋朝官僚、地主豪强乘机起兵,各霸一方,称王称帝,出现了官僚割据的局面。主要割据者有: (1)隋虎贲郎将罗艺,据涿郡(今北京)、

  • 林维喜事件

    1839年7月7日(道光十九年五月廿七日),一批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嘴行凶,殴打当地中国居民,打伤妇女儿童多人,农民林维喜伤重身亡。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严令英国代表查理·义律交出凶手抵罪。义律拒交凶手,无

  • 天津武备学堂

    见“北洋武备学堂”。

  • 江北大营

    1853年3月(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分兵渡江占领重镇扬州。清钦差大臣琦善率直隶、陕西、黑龙江马步各军进至扬州城下扎营,是为江北大营。扎营之初,兵员万人左右。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为解决军需困难,

  • 正隆官制

    金海陵王颁行的中央新官制。因其正式颁行于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故称“正隆官制”。参见“海陵改制”。

  • 海陵败亡

    金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于改革旧制,加速金朝封建化进程的同时,又不顾宋金和平交往的历史趋势和南北人民的愿望,于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倾全国兵力财力大举南下,妄图消灭南宋,作全中国的皇帝。举国骚然,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