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贺撰。南宋中期成都眉山地区刻本,通称“宋蜀刻本李长吉文集”。四卷,无外集。与通行的王琦本比较,本集四卷,篇数相同,均为219篇,而编次和篇名则略有差异。蜀刻本前有杜牧《李长吉歌诗叙》,已半残,可见
霍松林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270万字。本书以明代赵宧光、黄习远编定的《万首唐人绝句》为底本,并参校诸本,而对有价值的异文,只在注释中注出,不作详细校记。每首诗一般都包括注释和集评
指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在大野猎获一只麒麟,孔子叹曰“吾道穷矣”的故事。因麒麟被捉代表着周道不兴。见《左传·哀公十四年》、《史记·孔子世家》。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时伤大野麟,命问长沙鵩。”
直待;直到。韩偓《寄京城亲友二首》之二:“直得吟成病,终难状此心。”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遥知塞雁从今好,直得渔阳已北愁。”
指伊阙关。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伊阙山口。宋之问《初到陆浑山庄》:“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即信陵君。薛涛《送卢员外》:“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参见“信陵君”。
【介绍】:杜牧《初冬夜饮》末二句。大意是台阶前有着像梨花一样的一堆雪,而明年此日谁还会在这里凭栏欣赏呢?写法上是寓景于情,表现出忧伤凄婉的情怀,有自伤年寿不永之意。
【介绍】:唐代诗人。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初为县吏。后发奋读书。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及第。曾以江阴县主簿权知无锡县事。后为常州刺史。卒于彭山令,宋济为之作墓志铭(已佚)。能诗文。《全
佛经中所说五眼之一。指人间肉身之眼。后用以指凡夫俗人之眼。王建《田侍中宴席》:“虽是沂公门下客,争将肉眼看云天。”
犹寄语。徐坚《棹歌行》:“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