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崔颢

崔颢

【生卒】:704—754

【介绍】: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开元后期,曾以监察御史任职河东军幕。天宝初任太仆寺丞,迁司勋员外郎,世称“崔司勋”。十三载(754)卒。新、旧《唐书》有传。颢为盛唐著名诗人。殷璠曰:“颢少年为诗,属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可与鲍照、江淹并驱。”(《河岳英灵集》卷下)《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5首。

【生卒】:704?—754

【介绍】:

唐代诗人。汴州(治今河南开封)人。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及第。开元中尝游江南。开元后期,受杜希望爱重,引至门下,以监察御史任职河东军幕,得以“一窥塞垣”。天宝初,任太仆寺丞,后改为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卒。崔颢名重当时,芮挺章选其诗七首入《国秀集》。殷璠选其诗十一首入《河岳英灵集》,评曰:“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登黄鹤楼,作《黄鹤楼》诗,李白见而为之倾倒,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该闻录》)严羽《沧浪诗话》则以此诗为唐人七言律之首。著《崔颢诗》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四》有著录。《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五首(其中一首互见);《全唐文》存文一篇(原载两篇,岑仲勉《跋唐摭言》考《荐齐秀才》一文为伪作)。万竞君有《崔颢诗注》。事迹见《国秀集》目录,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二一,《唐才子传校笺》卷一。傅璇琮有《崔颢考》,谭优学有《崔颢年表》。

猜你喜欢

  • 中宵大川静,解缆逐归流

    【介绍】:储光羲《夜到洛口入黄河》诗句。中宵,夜半。缆,系船用的绳索。二句写黄河阔大气象及夜间行船活动。一“静”、一“流”,动静结合,意境不凡。

  • 伯休

    东汉韩康字伯休。韩康出身名家,然隐居不仕,常采药于深山,卖药于长安市,三十余年,口不二价。朝庭征之,逃遁而去。见《后汉书·韩康传》。吴筠《高士咏·韩康》:“伯休抱遐心,隐居自为美。”

  • 子规

    杜鹃鸟的别称。相传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啼,其声凄切,故诗文多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武元衡《望夫石》:“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规夜啼江树白。”

  • 张仲谋

    【介绍】:生平不详。以草书著称,北宋内府尚藏其书迹。《全唐诗》存诗1首。

  • 韦元旦

    【介绍】:字烜,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举进士,授东阿县尉,转美原县尉。后迁左台监察御史、摄宫尹司直。神龙元年(705)张易之败,因与之为姻亲,贬为感义县尉。寻召为主客员外郎,迁中书舍人。景龙中为修

  •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介绍】:杜甫大历四年(769)秋在潭州所写。枉,客气语,屈尊卑贵之意。裴道州,裴虬,时任道州刺史。手札,手书,即书信。苏涣,杜甫友人,时亦在潭州。侍御,官名,侍御史的简称。裴将赴任时,杜甫写有《湘江

  • 沈宋体

    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之诗歌体式。南朝时期文人士子穷研诗歌形式之美,迄初唐不少诗作已暗合律。沈、宋则把律诗(特别是五律)加以定型,完成“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沈宋体的出现标志着律诗的定型。宋严

  • 夜雪未知东岸绿,春风犹放半江晴

    【介绍】:方干《叙钱塘异胜》腹联。诗句叙说钱塘早春时节冷暖交替、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夜里下雪,而江东岸春草渐绿;春风有意送春归,而晴不过江,寒不及去。妙在拟人化手法,化景物为情思,写出了春天的温柔、体

  • 卢橘垂残雨,红莲拆早霜

    【介绍】:钱起《送武进韦明府》诗句。卢橘,橘的一种。红莲,红色荷花。拆,通“坼”,裂开,绽放。卢橘在夏天雨后渐渐成熟下垂,红莲在秋天早霜中依然绽开。二句描写武进县(今属江苏)的富足情景和美丽风光,表达

  • 冬夜书怀

    【介绍】:王维作。诗为作者晨起等待朝参时所作。诗人面对衰老之颜,触发了久居下僚,不得重用的思想苦闷。诗中或写肃杀之景,映衬华发颓颜,或以丽服朱灯与苍老之颜形成反衬,都较好地表达了迟暮而又无奈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