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唐谭正夫撰。谭,疑作覃。《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谭正夫集》一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谭正夫文》一卷。其后未见著录。作品已佚。
【介绍】:与殷琮同时,曾应进士试,余无考。《全唐诗》存省试诗1首。
清顾施祯撰。凡二卷。为杜甫七言律诗注疏本,共收诗147首,其存诗、编次,大致以伪《杜律虞注》为本。其书体例极为明晰,疏解亦通俗晓畅,其目的即其所谓“使樵夫牧竖共晓”。每首诗正文之后,分列四目,即年地、
据《庄子·徐无鬼》载:黄帝出访贤人,至襄城之野,迷失路途,向一牧马童子问路,又问治国的道理,童子以闲游和除害马为喻作了回答。黄帝尊之为天师。骆宾王《过故宋》:“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指晋代陶侃。因其曾官武昌太守、荆州刺史、都督交州军事、都督荆雍益梁诸州军事等职,故称。后用以代指州郡军政长官。韩翃《赠兖州孟都督》:“闲心近掩陶使君,诗兴遥齐谢康乐。”
见“潘安县”。
【介绍】:见王彦威。
【介绍】:廖有方作。见《题旅榇》。
【介绍】:李白作。此诗是天宝十四载(755)春,李白在茅山告别老友元丹丘之作。下途,即下一站。石门,有多处,此指永嘉石门,在今浙江青田县西。又称谢公石门。道书上称永嘉石门为“三十六洞天第三十”。诗中首
即岘山碑。晋镇南大将军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爱登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他建碑立庙,望其碑者莫不落泪,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见《晋书·羊祜传》。后遂用为缅怀羊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