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伯玉诗集》。
(一)(—sǎn)形容神情、举止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张九龄《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皎然《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高明依月境,萧散蹑庭芳。”(二)(—sàn)①消散。徐坚《棹歌行》
高傲,傲慢。王梵志《忍辱收金宝》:“高心难见佛,下意得生天。”
【介绍】:大历间在湖州,参预颜真卿、皎然等人的联唱。《全唐诗》存其所预联句1首。
【介绍】:见罗隐。
①逐渐。韩愈、孟郊《远游联句》:“外患萧萧去,中悒稍稍瘳。”②稍微。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区区甘累趼,稍稍息劳筋。”③缓缓;微微。杜甫《秋笛》:“不见秋云动,悲风稍稍飞。”又《送严侍郎到绵
谓华美的文章。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介绍】: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句。二句指斥小人当道,蔽塞贤路,表现了李白的忧国忧民之志。诗以浮云蔽日,喻小人当道。
【介绍】: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颈联。二句极写忆弟思乡之苦情。“分散而有家,则谁死谁生,尚可从家中问知;现在是既分散而又无家,连死活都无问处。语极悲切。”(萧涤非《杜甫诗选注》)
晋袁虎跟从桓温北征,桓温需发布文告,令袁虎在马前速作,袁虎手不辍笔,一会儿写成,且极有文才。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因以“倚马”形容人才思敏捷。高适《送蹇秀才赴临洮》:“倚马见雄笔,随身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