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十二时

十二时

敦煌俗曲名。此调最早见于《洛阳伽蓝记》卷四,沙门宝公“造十二辰歌”。《隋书·音乐志》、《乐府杂录》、《唐会要》等书也有《十二时》曲的记载,可惜其辞已佚。敦煌本《十二时》主曲十二首,必配十二支,沿用杜预《左传注》所见十二时的名目: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南、正南)、日昳、哺时、日入、黄昏、人定,系干支字之上,故每首主曲起句为:“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隅中巳、正南午、日昳未、哺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依次歌唱十二章,完成所要表达的主题。敦煌本《十二时》存有五十多种唐人抄卷。《十二时》的句式可概括为四种:(一)三七七七,(二)三五五五,(三)三七七七、七七七七,(四)主曲三七七七,辅曲三三七七七。其主要特点,皆以三字句开头,首表时辰,然后以整齐的五言句或七言句唱下去。从其句法与体式的变化来看,本曲在运用时并不墨守成规,随曲调的缓急舒畅,有着较为灵活的适应性,同时也显示出佛门教徒使用《十二时》曲调的创造性。

猜你喜欢

  • 天清去鸟灭,浦迥寒沙涨

    【介绍】:权德舆《晚渡扬子江却寄江南亲故》诗句。浦,江河汇合处。二句描写渡扬子江(今长江下游仪征、扬州一带)时所见江天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秋情怀。出句仰视,以晴空烘托飞鸟的出没;对句平视,以江浦映衬沙

  • 石仲元

    【介绍】:字庆宗。五代至宋初时道士,住桂林七星山。《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存其诗1首,另外《桂林府志》尚存诗2句。

  • 玄奘

    【生卒】:602~664【介绍】: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苦研佛法。感于各师说法不一,贞观三年(629)自长安西

  • 灌夫

    西汉人。官至将军。刚直任侠,与丞相田蚡不和,便使酒骂座,戏侮之。后为田蚡所劾,以不敬罪被诛。卢照邻《长安古意》:“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 高拯

    【介绍】:大历三年(768)进士及第,余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 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

    清徐曰琏、沈士骏编。见《唐律清丽集》。

  • 心骨

    ①心,内心。元稹《连昌宫词》:“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②心志,意气。李贺《送沈亚之歌》:“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 集千家注批点补遗杜工部诗集

    见《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

  • 杨士勋

    【介绍】:唐代撰注家。生卒年、籍贯不详。贞观中,为四门博士,奉诏与孔颖达等撰《春秋正义》,成三十六卷。卒于贞观十六年(642)后。另撰《穀梁疏》十二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一》,已佚。事迹见唐孔颖达

  • 元八草亭

    白居易《李十一舍人松园饮小酎酒,得元八侍御诗,叙云在台中推院有鞠狱之苦,即事书怀,因酬四韵》:“唯应清夜无公事,新草亭中好一期。”诗末注曰:“元于升平宅新立草亭。”升平坊在西京外郭城,据此知元八(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