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北征

北征

【介绍】:

杜甫作。题下原注:“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至德二载(757)闰八月,杜甫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放还鄜州(今陕西富县)省家。这首诗就是归家后写的,因鄜州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全诗共140句,700字,是杜集中最长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以陈述时事为主,表达了诗人对政局的见解。作者把国家大事与个人遭遇相结合,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表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全诗可分五大段:从开头到“忧虞何时毕”为第一大段,写奉诏探家,动身之前的复杂矛盾心情;从“靡靡逾阡陌”到“残害为异物”为第二大段,写归家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况我堕胡尘”到“生理焉得说”为第三大段,写归家以后的悲喜情况;从“至尊尚蒙尘”到“皇纲未宜绝”为第四大段,写对时政的意见,对借兵回纥,表示忧虑;从“忆昨狼狈初”到结束为第五大段,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安史之乱的初步总结。激励肃宗继承太宗遗业,完成中兴大业。这是杜甫最有名的巨制之一,夹叙夹议,表情曲折,描写细腻,结构完密,充分体现了杜诗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风格。《唐宋诗醇》卷十赞曰:“以排天斡地之力,行属词比事之法,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有五言,不得不以此为大文字也。问家室者,事之主,愤艰虞者,意之主。以皇帝起,太宗结,恋行在,望匡复,言有伦脊,忠爱见矣。道途感触,抵家悲喜,琐琐细细,靡不具陈。极穷苦之情,绝不衰馁。”叶梦得誉为“古今绝唱”(《石林诗话》卷上)。

猜你喜欢

  • 四海为家

    ①《史记·高祖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后引申为天下一统。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②指人居无定所,漂泊无依。李峤《汾阴行》:

  • 孟浩然集校注

    徐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此书以《四部丛刊》影印的明刊四卷本为底本编排、校勘,先校后注。校勘中所得异文,择其稍有参考意义者写成校记附列于该诗后。书前有校注者撰写的前言,对孟浩然的生平、思

  • 伐木吟

    见“伐木诗”。

  •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介绍】:杜甫乾元元年(758)春作,时任左拾遗。贾至时任中书舍人,作有《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王维、杜甫、岑参皆作诗奉和,一时传为佳话。杜诗极写早朝雍容华贵气象,并称美贾至其人其诗。李日华曰:“

  • 铁门限

    本谓用铁皮包裹门槛以求坚固长用。王梵志《世无百年人》:“世无百年人,拟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后因以“铁门限”比喻人们徒然地为自己作长久打算。宋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纵有千年铁

  • 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

    【介绍】:綦毋潜《题鹤林寺》诗句。二句写鹤林寺(今属江苏镇江)幽僻清凉的景色和视觉感受。殷璠称此“善写方外之情”,“不可多得。”(《河岳英灵集》)

  • 爬背

    搔背。白居易《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

  • 沈韬文

    【介绍】:湖州(今属浙江)人。为人耿直清廉,博学能文。事吴越,累官至左卫上将军。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自检校太保出为湖州刺史。《十国春秋》有传。《全唐诗》存其残诗1首。

  • 广武

    古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隔涧相对。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各占一城,相互对峙。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 李君武

    【介绍】: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唐初曾为蔚州司马。余无考。《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