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元德秀

元德秀

【生卒】:696—754

【介绍】:

唐代文学家。字紫芝。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居汝州鲁山(今属河南)。少孤贫,事母至孝。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及第。始任邢州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至行上闻,补龙武录事参军。因家贫,求为鲁山令,世称“元鲁山”。秩满,退居陆浑山,以琴酒自娱,门弟子云集。天宝十三载(754)卒,年五十九,门人共谥曰“文行先生”。德秀师古道,名重当时,房琯见德秀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尽矣。”(李华《三贤论》)李华兄事德秀,将他和萧颖士刘迅合称“三贤”,撰《三贤论》颂其贤德。德秀善为文章,“与古同辙,自为名家”(李华《元鲁山墓碣铭》。然均已失传。《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事迹见唐元结《元鲁山墓表》,李华《元鲁山墓碣铭》,新、旧《唐书》本传。

【生卒】:696~754

【介绍】:

紫芝,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后徙鲁山(今属河南),郡望河南(今河南洛阳)。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及第。曾为鲁山令,世称“元鲁山”。晚年退居陆浑山,弟子云集。李华将其与萧颖士、刘迅并称“三贤”。所著文章甚多,皆逸。卒,私谥文行先生。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存诗1首。

猜你喜欢

  • 头节

    汉语诗歌在节奏上每两个音为一顿,我们称为一节,这样五言诗便有两个双音的节和最末一字独成的单音的节,七言诗便有三个双音的节和最末一字独成的单音的节。我们把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二字称顶节;五言诗每句的第一、

  • 廖匡图集

    诗集。五代廖匡图撰。《崇文总目》卷五著录《廖图诗》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上》作《廖匡图集》一卷。《宋史·艺文志七》作《廖光图诗集》二卷。《唐才子传·廖图》谓集二卷,今行于世。其集已散佚。《全唐诗

  • 缑山

    即缑氏山。常用作典故。①指仙界或修道之所。于鹄《送宫人入道归山》:“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叫缑山半夜钟。”②咏笙。卓英英《理笙》:“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③咏太子辞世。权德舆《赠文敬太子挽歌词

  • 轩县

    (—xuán)古代诸侯陈列乐器三面悬挂。崔邠《享文敬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醴齐泛尊彝,轩县动干戚。”

  • 征颍川

    犹征黄霸。因黄霸曾任颍川太守,故称。权德舆《唐开州文编远寄新赋还答》:“伫见征颍川,无为薄淮阳。”参见“征黄霸”。

  • 李纲

    【生卒】:547—631【介绍】:唐代散文家。字文纪。观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张纲传》,慕而改之。仕周为齐王宪参军。入隋为太子洗马,拜尚书右丞。为杨素、苏威所恶,屏居于鄂

  • 唐代文学与宗教

    道教是汉族自创的一种宗教。道教徒以李耳(著《道德经》)为教主。唐朝皇帝与教主攀亲,尊崇道教。佛教传入中国后,至唐达到了极度的繁荣,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思想。在大乘、小乘各宗派中,禅宗是适合中国士

  • 去猛虎

    传说东汉九江太守宋均初到任时,郡多虎暴,为百姓之患。宋均于是清除郡内贪暴官吏,引进忠善之士,实施仁政,虎渡江离开九江郡,百姓得以安宁。事见《后汉书·宋均传》。后因以“去猛虎”用作称美官吏施行仁政的典故

  •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介绍】:虞世南《侍宴归雁堂》诗句。竹生发于霜后,颜色显得更加青翠;梅绽开在雪前,气味更加幽香。二句从比较的角度,从时令方面写出了竹开梅绽时的生动景象。后人评曰:“天然秀颖,不烦痕削。”(徐献忠《唐诗

  • 一钵和尚

    【介绍】:僧人。约生活于中唐。现存长篇歌行《一钵歌》1首,此诗以俚俗文辞,阐扬佛理,在唐五代时流传极广。《全唐诗补编·续补遗》收录此诗。但《禅门诸祖师偈颂》收此诗,题作“杯度禅师《一钵歌》”。而杯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