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五代诗话

五代诗话

清王士禛原编,郑方坤删补,〔美〕李珍华点校。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五代诗话》,系清初一代文宗王士禛晚年所编辑,是一部未完稿,生前并未刊行。后有宋弼等补辑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七集部《诗文评类存目》著录为十二卷。十二卷本,北京图书馆藏有稿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乾隆十三年(1748)养素堂刻本。后闽人郑方坤补删士禛手辑本成十卷,于乾隆十三年成书,有乾隆十五年枉兰轩刻本,乾隆十九年杞菊轩刊本。《四库全书》收录即郑方坤补删本。此本又有咸丰元年(1851)伍崇曜校刻《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即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万有文库》本则据乾隆刻本排印。王氏原本十二卷,共收五代诗话642条,郑氏删去216条,实存426条,又补入789条,共计1215条,分为十卷,卷一国主、宗室,卷二中朝,卷三南唐,卷四前蜀、后蜀,卷五吴越、南汉,卷六闽,卷七楚、荆南,卷八宫闺、女仙鬼、缁流,卷九羽士、鬼怪,卷十杂缀。郑氏不掩前人之善,他于书中各条凡保留原来的注“原”字,所增者注“补”字,且各注明所辑之书。该书辑集自宋至清的史书、文集、笔记、诗话,凡260多种,列述了五代时有诗传世、有姓名可稽的近400人,分别记载其生平、诗作,评论其优劣得失,是一部研究五代文学的重要参考书。《四库全书总目》评论此书诸本云:“是书士祯原稿,本草创未竟之本,弼所续入,务求其博,体例遂伤冗杂,殊失士祯之初意,而挂漏者仍复不免。后郑方坤重为补正,乃斐然可观,是编精华,已尽为方坤所采,方坤所不采者,皆糟粕矣。”《四库提要》虽对郑氏增补提出不少指摘,但仍认为:“然采摭繁富,五代轶闻琐事,几于搜括无余,较之士祯原书,则赅备多矣。”李珍华点校本对书中采辑各书文字,尽可能就发现的问题查稽原书,予以改正,但为省文起见,未出校记。其用功甚勤,校点亦精,为该书之最佳本。此本前载傅璇琮所撰长篇“前言”,详论版本源流及对五代文学研究的看法;又列旧本序文四篇及郑氏自撰“例言”。书末附伍崇曜跋。

猜你喜欢

  • 剧孟

    西汉洛阳人。以任侠显名于诸侯,被誉为能助成大事之材。“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母死远方来赴丧者千馀乘。见《史记·游侠列传》。后常用以借指行侠仗义之士。李白《结客少年行》:“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钱起

  • 蓬转

    ①蓬草随风飞旋。喻人流离飘泊无定。灵一《江行寄张舍人》:“客程终日风尘苦,蓬转还家未有期。”②蓬草遇风即飞旋,比喻事物变化或时光流转迅速。吕温《蕃中拘留岁余回至陇石先寄城中亲故》:“蓬转星霜改,兰陔色

  • 方外客

    不涉尘世或不拘礼法之人。常指僧、道、隐者。刘长卿《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不知方外客,何事锁空房。”

  • 坐来

    ①本来;向来。马戴《汧上劝旧友》:“坐来生白发,况复久从戎。”②适才;正当。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韦应物《暮相思》:“空馆忽相思,微钟坐来歇。”③顷刻;

  • 伊周

    商代伊尹、西周周公旦的合称。二人皆曾摄政,为一代贤相。后泛指主持朝政的重臣。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处贵有余兴,伊周位不如。”

  • 李山甫

    【介绍】:唐代诗人、辞赋家。生卒年、籍贯不详。咸通中数举进士不第,尤怨愤朝中显贵。后流寓河朔间。中和三年(883)魏博节度使乐彦祯辟为判官。四年(884)怂恿其子伏兵劫杀前宰相王铎。光启三年(887)

  • 怀琅玡深标二释子

    【介绍】:韦应物作。琅玡,山名,在今安徽滁州西南。深、标,两位僧人法号的省称。释子,僧人。诗写山中清绝幽丽之景,衬托深、标二僧清虚高洁的形象,表达对二僧的思念之情。近人俞陛云评曰:“空山夜月,景已清幽

  • 杨钜

    【介绍】:唐代散文家。字文硕。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生卒年不详。杨收子。广明元年(880)进士及第。乾宁初,以尚书郎知制诰,召充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天祐元年(904),从昭宗东迁,为左

  • 郑虔研究

    王晚霞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本书是有关郑虔的传记性综合史料,共分七部分:一、典籍石刻著录郑虔所作诗文及著作图画目录。载有新发现的郑虔佚文《郑仁颖墓志铭并序》、华岳题名,佚诗《亭旁丹

  • 陈用拙

    【介绍】:名拙,以字行,连州(今广东连县)人。天祐元年(904)进士,授著作郎。后依刘隐为掌书记。南汉时擢吏部郎中、知制诰。通礼乐,工诗歌。《十国春秋》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