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栻
徽宗第十七子。初授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广国公。政和三年(1113),授检校太保,旋改定武军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南康郡王。靖康初,授瀛海、安化军节度使、检校太傅,追封和王。金兵围汴京,从渊圣(即钦宗)出郊北行。
徽宗第十七子。初授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广国公。政和三年(1113),授检校太保,旋改定武军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南康郡王。靖康初,授瀛海、安化军节度使、检校太傅,追封和王。金兵围汴京,从渊圣(即钦宗)出郊北行。
【介绍】:明浙江鄞县人,字汝永,号瑞岩。万达甫子。诸生。袭指挥使职。尝三领漕运,迁山东都司佥书。入卫京师。三大殿灾,从大司马率众救火,以湿絮被覆五凤楼,运水灌之,楼得全。后累迁至左军都督府佥事,镇福建
南朝宋时人,沈演之子。孝武帝时为著作佐郎,以使所给干僮服杂役,免官。
【介绍】:一作曲出。元哈刺鲁氏。为徽仁裕圣皇太后(真金太子妃阔阔真)宫臣。仁宗幼时,曲枢入则佐视食饮,出则抱负游衍,鞠躬尽力。武宗时,任平章政事,行大司农,封应国公。仁宗即位,加太保,领崇祥院、司天台
【介绍】:唐昌黎人,后徙长安。屈突通弟。为长安令,以方正严肃闻名。时为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生卒】:?—881【介绍】:唐润州句容人,字汉藩。刘三复子。少依李德裕。宣宗大中初,德裕贬逐,邺无所依,以文章客游江、浙。懿宗咸通时,受荐为左拾遗,充翰林学士,转尚书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学士承旨
字迪九。江苏宝应人。乾隆后期中举,充国子监典簿。著有《秋槎札记》。【生卒】:?—1787【介绍】:清江苏宝应人,字迪九。刘宝楠父。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官国子监典簿。有《秋槎杂记》。
【生卒】:539—600【介绍】:隋弘农华阴人,字文殊。杨俭子。幼年就学,日诵千言。九岁父亡,免丧后闭门读书,博览书记。初仕北周,有能名。入隋,拜宗正卿,加上开府。帝以异方正,乃拜为益州总管长史。后擢
【生卒】:?——995青城(今四川灌县)人。淳化四年(993),随王小波起义,攻城略地。小波作战牺牲,顺被众推为领袖,继续率起义军攻州县,劫富济贫,深为群众所拥护。次年,攻占成都,称“大蜀王”,声威大
【介绍】: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叔言。洪武间举人。官岳州学正,累迁兵科给事中,以言事忤帝意,籍其家,仅有帝所赐绢二匹。谪戍五开卫卒。
【生卒】:966—1031【介绍】:宋泉州晋江人,字简夫。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由彭州军事推官召为秘书省著作佐郎,预修《册府元龟》。历知虔州、广州,在广三年,以德清闻。博学强记,文风质朴,仁宗时与杨大雅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