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
【生卒】:?—962
【介绍】:
名或作元。五代时钟陵人,字叔达,又字北苑。事南唐李煜为后苑副使。工画山水,以状如麻皮皴笔画山峦,讲究以水墨表现江南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汀渚掩映之景,极大丰富了山水画表现手法。又工设色山水,山石少皴纹,景物富丽,有李思训之韵致。与释巨然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画坛之巨擘,对后世影响甚大。存世作品有《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
【生卒】:?—962
【介绍】:
名或作元。五代时钟陵人,字叔达,又字北苑。事南唐李煜为后苑副使。工画山水,以状如麻皮皴笔画山峦,讲究以水墨表现江南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汀渚掩映之景,极大丰富了山水画表现手法。又工设色山水,山石少皴纹,景物富丽,有李思训之韵致。与释巨然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画坛之巨擘,对后世影响甚大。存世作品有《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
后晋高祖弟,早卒,后追封郯王。(,参见《新五代史》)
老子李耳之子,战国时任魏国将,封于段干。其三世孙假仕于西汉文帝,四世孙解任西汉胶西王刘印太傅。此后家居于齐。
【介绍】:战国时楚国人。楚襄王臣。齐向楚索取东地,楚遣子良至齐,北献地于齐。以昭常为大司马,令守东地,又使景鲤求救于秦。齐使人以甲取东地,昭常不与,誓欲作殊死战。齐大兴兵,将攻东地,秦以五十万兵临齐右
汶阳(今山东宁阳)人。初事梁将戴思远为步校,后归降后唐庄宗,历为数州刺史。后晋时奉命攻讨范延光,及白奉进被杀,他率军攻拔滑州牙城,执节度符彦饶,平定一场兵乱。以功迁泾州留后,不久即卒。【介绍】:五代时
【介绍】:春秋时陈国人。大夫。与陈灵公、孔宁通于夏徵舒之母夏姬。泄冶进谏,反为仪行父、孔宁所杀。后三人同饮于夏姬家,以徵舒容貌似己相戏谑。徵舒怒,射杀灵公。仪行父与孔宁奔楚。次年,楚攻陈,送仪行父归陈
【生卒】:556-614字德迈,汝南(郡治今属河南)人。仕陈以军功封侯。遭忌降北周。隋文帝时,参与平陈之役,数定岭南、嶲州,积战功至检校潞州事。炀帝时,击吐谷浑、杨玄感有功,进位右光禄大夫,与王薄、孟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医术师承华佗,治愈病者甚多。遵行华佗所教五禽戏,因此年九十仍耳目聪明,牙齿齐整。【介绍】:三国魏广陵人。从华佗学医。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传五禽戏,以当导引,普受而行之,年九十余
【生卒】:1593—1644【介绍】:明浙江乌程人,字骏甫。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时官给事中。居谏垣九年,建言颇多。迁山东布政使。入为大理卿。十七年,得帝死讯,自杀。有《凌忠介集》、《湘烟录》。
【生卒】:1646——1708字次耕。江苏吴江人。先后从学于徐枋、顾炎武。通经史、音韵、历算诸学。康熙中,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负责《食货志》;充日讲起居注官,修撰《实录》、《圣训
【介绍】:明大名府东明人,字向一。崇祯四年进士。授夏县知县。居官清廉,为政勤勉,得民心。调洪洞县,夏县民拥留,致与来迎之洪洞县役格斗。以上官慰谕,始得行。治洪洞如治夏县。岁荒,收养弃儿百余。以母忧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