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晁错

晁错

【生卒】:前200—前154

西汉颍川(治今河南禹县)人。少学申不害商鞅刑名之学。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奉命从伏生受《尚书》,后任太子家令,以其善辩得太子(即景帝)信任,号“智囊”。景帝即位,任御史大夫。主张实行重农抑末、纳粟受爵政策,积极防御匈奴贵族的攻掠,募民徙边,又建议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加强中央集权。这些建议均为景帝所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请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他为袁盎等所谮,被杀。著有《论贵粟疏》等政论,今部分尚存。(,参见《史记》)


【生卒】:前200—前154

【介绍】:

姓一作鼌。西汉颍川人。习申不害、商鞅刑名之术。文帝时,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奉命受今文《尚书》于伏生。累迁太子家令,为太子(景帝)信用,号智囊。迁中大夫。上书言事,主张徙民备边,抵御匈奴侵扰,削诸侯王权,以固朝廷。景帝立,任内史,迁御史大夫。景帝采纳其意见,更定法令,削诸侯枝郡。前三年,吴楚七国以诛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反。为袁盎所谗,被朝衣斩于市。有《晁错》,已佚,有辑本。


【生卒】:前200—前154

【介绍】:

姓一作鼌。西汉颍川人。习申不害、商鞅刑名之术。文帝时,以文学为太常掌故。奉命受今文《尚书》于伏生。累迁太子家令,为太子(景帝)信用,号智囊。迁中大夫。上书言事,主张徙民备边,抵御匈奴侵扰,削诸侯王权,以固朝廷。景帝立,任内史,迁御史大夫。景帝采纳其意见,更定法令,削诸侯枝郡。前三年,吴楚七国以诛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反。为袁盎所谗,被朝衣斩于市。有《晁错》,已佚,有辑本。


猜你喜欢

  • 李搔

    【生卒】:?-557字德况,元忠子。起家司徒行参军。懂音律,造一乐器,称《八弦》。北齐天保初为尚书仪曹郎。(,参见《北史》)【生卒】:?—557【介绍】:北齐赵郡柏人人,字德况。李元忠子。有才艺,通音

  • 邮无恤

    【介绍】:或作邮无政。春秋时晋国人。一说即王良,亦称王梁、子良。大夫,食邑于邮。善御。鲁哀公二年,晋郑铁之战,为赵鞅之御。战斗激烈,两靷将绝,仍能以将断之靷控制骖马。相传死而托精于天驷星。

  • 高洪

    【介绍】:清江苏无锡人,字仙令。康熙二十一年举人,知遵义县。年羹尧恶其耿直,劾去之,然重其才,延入幕府,待以宾礼。

  • 李通理

    【介绍】:清江苏崇明人,字位清。以学行称于时,兼善画兰竹。

  • 万敬儒

    【介绍】:唐庐州人。三世同居,丧亲庐墓,刺血写佛经,断二指,辄复生。宣宗大中时表其家。

  • 宋庭瑜妻魏氏

    定州鼓城(今河北晋县)人。善作文。恨其夫常为外职,作书遗中书令张说,庭瑜旋由庆州转为广州都督,道病卒,魏氏旬日亦死。

  • 黄建勋

    【生卒】:1852—1894【介绍】:清福建永福人,字炯臣。早年入船政学堂。光绪三年赴英习海军。六年归国,先后累加参将、副将衔。任大沽水雷营管带,镇西炮舰管带和超勇舰管带。二十年中日甲午海战,超勇号中

  • 李孟博

    【介绍】:宋越州上虞人,字文约。李光子。高宗绍兴五年进士。随父谪居琼州,卒于琼。为文精于《楚辞》,享年不永,人甚惜之。

  • 陆琇

    【生卒】:?—约501【介绍】:北魏代人,字伯琳。陆馛子。袭父爵,累迁祠部尚书、司州大中正,坐从兄陆叡事免官。宣武帝景明初,试守河内郡。咸阳王元禧谋反,牵连得罪,卒于狱。

  • 高永乐

    【介绍】:北齐渤海蓨人。高翼长兄之子。北魏孝明帝孝昌末,义兵四起,朝廷以翼为渤海太守、东冀州刺史。永乐从翼镇压义军。官至冀州大中正,出为博陵太守。后以民事不济,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