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张玉

张玉

【生卒】:?——1288

张荣实次子。初袭父职,为万户。至元十六年(1279)讨吉安叛贼有功。镇守黄州。二十一年,镇压广东反元起义。二十四年从鸟马儿征交趾,累战有功。次年,在返回时,迎战安南兵,战死。


【生卒】:1343——1400

字世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仕元官枢密知院。元亡,逃走大沙漠北。洪武十八年(1385)回归。随同大军出塞远征,至捕鱼儿海,因功授济南卫副千户,升安庆卫指挥佥事。又多次从征,以骁勇果断善于谋画,被燕王亲任。建文元年(1399),燕王起兵反朝,他帅军夺取北平九门,抚谕城内外,三日而定。献计南征,升任都指挥佥事,率领亲兵为先锋,大破耿炳文军于真定。援永平,袭大宁,至会州,郑村坝、白沟河之战皆有功。二年(1400),东昌之战,受伤死。建文四年,燕王称帝,赠都指挥同知,追赠荣国公,谥忠显。


字宝臣,保定(今甘肃泾川)人。以六班散直隶狄青麾下,参与对西夏兵、侬智高作战,有功,擢为广西钤辖。徙大名,进龙、神四厢都指挥使,为副都总管。北宋熙宁中,坐斩降卒,夺职,降为陵州团练使。终马步军都虞候,卒,赠建雄留后。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子美。汪笠甫继妻。资性敏悟,工行楷,作擘窠书,笔力遒劲。


【介绍】:

清湖南安乡人,字非石。康熙中恩贡。侍母孝,生平殚心理学,淡于荣利。举孝廉方正,辞不就。有《慥轩文集》。


【生卒】:1343—1400

【介绍】:

元明间河南祥符人,字世美。元末为知枢密院。元亡,从走漠北。洪武十八年降明,从军出塞,至捕鱼儿海。授指挥佥事。调燕山左护卫,以骁果善谋划,为燕王所亲任。建文初,燕王起兵,擢都指挥佥事。破耿炳文、李景隆,皆立大功。从攻东昌,以救成祖,突入阵中,战死。


【介绍】:

宋泾州保定人,字宝臣。以六班散直隶狄青麾下。善用铁简,军中号为张铁简。仁宗皇祐中从征侬智高有功,擢为广西钤辖,进神四厢都指挥使、副都总管。神宗熙宁中迁宣州观察使。河北置三十七将,以玉为第一将。入为马步军都虞侯。


字宝臣,保定(今甘肃泾川)人。以六班散直隶狄青麾下,参与对西夏兵、侬智高作战,有功,擢为广西钤辖。徙大名,进龙、神四厢都指挥使,为副都总管。北宋熙宁中,坐斩降卒,夺职,降为陵州团练使。终马步军都虞候,卒,赠建雄留后。


【介绍】:

宋泾州保定人,字宝臣。以六班散直隶狄青麾下。善用铁简,军中号为张铁简。仁宗皇祐中从征侬智高有功,擢为广西钤辖,进神四厢都指挥使、副都总管。神宗熙宁中迁宣州观察使。河北置三十七将,以玉为第一将。入为马步军都虞侯。


猜你喜欢

  • 吴恬

    【介绍】:唐青州人。又名玢,字建康。处士。工画山水、奇石、飞云,皆有气象。有《画山水录》。

  • 张朝龙

    【生卒】:?—1788【介绍】:清山西大同人,寄籍贵州。乾隆时以马兵从攻缅甸、金川,累擢为参将。后率广东兵渡海镇压台湾林爽文。官至福建南澳镇总兵。旋从孙士毅攻安南,兵败死。谥壮果。

  • 甘茂

    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学百家之术。入秦因张仪、樗里子求见秦惠王,被任为将,助魏章攻取汉中地。秦武王时,蜀侯反叛,率兵定蜀,被任为左丞相。又率兵攻拔韩宜阳。秦昭王时,因与向寿、公孙奭有隙受谗,

  • 韦思谦

    【生卒】:?-689本名仁约,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举进士,由应城令升为监察御史、左丞,曾弹劾褚遂良,并整肃朝纲。则天临朝,迁凤阁鸾台三品、纳言。(,参见《新唐书》)【生卒】:?—689【介绍】:

  • 张金吾

    【生卒】:1787—1829【介绍】:清江苏昭文人,字慎旃,号月霄。道光诸生。藏书至八万余卷,为清代著名藏书家之一。有《金文最》、《爱日精庐藏书志》等。

  • 那嵩

    【生卒】:?—约1661【介绍】:明云南元江土官。明末嗣世职为知府,循法无过。永历帝走缅甸,过沅江,嵩迎谒供奉。后李定国号召诸土司兵,即起兵应之。清兵陷城,登楼自焚。

  • 罗尹凯

    【介绍】:明湖广益阳人。嘉靖举人。父尝养二鹤,父死,闻鹤唳即大哭。初官饶平知县,政简无私。迁郁林知县,益守清操。

  • 朱牧

    【生卒】:?—1276【介绍】:宋福州闽县人,字子文。第进士。为安溪主簿,调隆兴府法曹。宋末卒于官。乡人私谥文贞。

  • 朱先

    嘉兴(今属浙江)人。起家武举。募海滨盐徒为一军,自胡宗宪任御史至总督,皆委以重任。大小数十战,皆冲锋在前,杀倭甚众,以功授都司。当戚继光任总督时,他为蓟镇南兵营参将,升副总兵。后任广东、福建总兵官。宗

  • 李清臣

    【生卒】:1032——1102字邦直,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举进士。历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国史编修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哲宗即位,为尚书左丞,拜中书侍郎。绍圣中恢复青苗、免役法,废元祐之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