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孟子

孟子

【生卒】:约前372—前289

【介绍】:

孟轲。战国时邹人,字子舆。鲁公族孟孙氏后裔。少丧父,母三迁其居,使近学宫习礼知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尝至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终不见用。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说,以冀说服诸侯,反对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说,教人存心养性。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孔子儒家学说之继承者。宋元之际配享孔庙,称“亚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


【生卒】:约前390—前305

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序《诗》《书》,言礼义,阐述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封建统治者称之为“亚圣”。著有《孟子》七篇。一说该书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而成。


【生卒】:约前372—前289

【介绍】:

孟轲。战国时邹人,字子舆。鲁公族孟孙氏后裔。少丧父,母三迁其居,使近学宫习礼知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尝至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终不见用。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说,以冀说服诸侯,反对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说,教人存心养性。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孔子儒家学说之继承者。宋元之际配享孔庙,称“亚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


【生卒】:约前390—前305

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序《诗》《书》,言礼义,阐述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封建统治者称之为“亚圣”。著有《孟子》七篇。一说该书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而成。


【生卒】:约前372—前289

【介绍】:

孟轲。战国时邹人,字子舆。鲁公族孟孙氏后裔。少丧父,母三迁其居,使近学宫习礼知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尝至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终不见用。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说,以冀说服诸侯,反对武力兼并。又倡“良知”、“良能”说,教人存心养性。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孔子儒家学说之继承者。宋元之际配享孔庙,称“亚圣”。著有《孟子》,今存七篇。


猜你喜欢

  • 杜嶷

    【介绍】:南朝梁京兆杜陵人。杜怀宝子。善骑射,勇力过人,每出战,杀伤数百人,敌人惮之,号为杜彪。仕梁为西荆州刺史。

  • 科玛

    【生卒】:?——1775姓敖拉。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中,以三等侍卫从征金川土司叛乱,多次破敌立功。赐号“纳亲巴图鲁”,累升至头等侍卫加副都统衔,任领队大臣。乾隆四十年,战死于基木斯丹当噶之役。后列名前五

  • 包繶妻崔氏

    合肥(今属安徽)人。繶为枢密副使包拯子,早亡,有一稚儿。随后稚儿亦死。其母自荆州来,诱崔嫁其族人,崔誓死不从。

  • 徐謇

    字成伯,丹阳(治今江苏南京)人。善医术。本居青州,被魏军俘送平城。献文帝令其隔幕布为人把脉,述病状无少差。被帝信任。后为孝文帝治病,数解危重之症。封金乡县开国伯。有养生法,年八十而发不白,位至平北将军

  • 戈叔义

    【介绍】:元人。善画墨竹。

  • 王帽仙

    【介绍】:五代时蜀人。前蜀时在世。失其名。日常出入街市,饰敝冠,人称“王帽子”,夜则卧涪州天庆观。

  • 耶律乌不吕

    【介绍】:辽人,字留隐。耶律学古弟。圣宗时攻宋,屡任以军事。又从攻蒲卢毛朵部,以功为东路统军都监。大丞相韩德让荐其材,加检校太尉。

  • 太伯

    【介绍】:见泰伯。

  • 陈庄

    【介绍】: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承肃。陈后主第八子。容貌丑陋,性严酷。左右有不如意,辄刺人面,或加烧燕。以母张贵妃见宠,为后主所爱。后主至德四年,立为会稽王,任扬州刺史。入隋,炀帝大业中为昌隆令。

  • 薛应旗

    字仲常,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敷教祖父。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由慈溪知县屡迁南京考功郎中,主京察,违严嵩意,贬建昌通判。后官浙江提学副使。博学。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