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
【生卒】:?—前697
【介绍】:
春秋时周国君。姬姓,名林。平王孙。平王时,郑武公、庄公为卿士,而王偶亦以政付虢公。致相怨相疑而周、郑交质。桓王继位,以虢公忌父为卿士。郑庄公使祭足帅师取周温地之麦,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夺郑庄公政,庄公不朝。王伐郑,大败,郑祝聃射王中肩。在位二十三年。
【生卒】:?—前697
【介绍】:
春秋时周国君。姬姓,名林。平王孙。平王时,郑武公、庄公为卿士,而王偶亦以政付虢公。致相怨相疑而周、郑交质。桓王继位,以虢公忌父为卿士。郑庄公使祭足帅师取周温地之麦,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夺郑庄公政,庄公不朝。王伐郑,大败,郑祝聃射王中肩。在位二十三年。
【生卒】:1543—1588【介绍】:明前藏堆龙人,本名索南嘉措,又译作锁南嘉木错。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首领。出身于前藏玛氏家族。嘉靖二十五年,作为达赖二世的转世灵童,迎入哲蚌寺坐床,是为格鲁派活
伯驎弟。起家为奉朝请。善骑射,数为将帅,位至前将军。庄帝时,与尔朱兆军作战,败死。【生卒】:?—531【介绍】: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崔僧渊子。少习弓马,壮勇有膂力。初仕奉朝请,迁镇远将军、前将军,屡为将
【介绍】:明苏州府常熟人,字雨若。诸生。才情焕发,能诗善画,折节胜流,遂为吴中名士。工画兰竹,善草书,诗有唐人风格。祖父殁后,居家颇不得志,每与友朋宴集,醉酒悲歌,常声泪交咽。有《雨若吟稿》。
西汉末新莽时人。任中郎将。王莽始建国二年(10年),匈奴因王莽更换单于玺,怨恨,攻掠边郡,莽遂改匈奴单于名为“降奴服于”,命孙建等十二将率军伐单于;并分匈奴之地为十五,派他与副校尉戴级率万骑携珍宝至塞
【生卒】:735-800字本立,兖州(今属山东)人。大历十年前,三次辞官。后为马燧判官,参议军务,多受信任。建中初拜寿州刺史,数次打退李希烈、陈少游的围攻。曾上疏反对宫市。任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支度
【生卒】:?——1863字丰垣。顺天宝坻(今属天津)人。道光进士,历官侍讲学士、左副都御史、兵、工、吏部侍郎至工部尚书。曾出督安徽学政。咸丰元年(1851)上疏论时政,请振因循、除欺饰、屏偏私、防玩法
【生卒】:688—739【介绍】:唐僧。绵州巴西人,俗姓李。道士李荣侄。出家后,先修舍身苦行,继习般舟念佛,后入五台山,宝鉴禅师密授顿教。终住长安大荐福寺。能诗。王维曾师事十年,又为诗友。
【生卒】:1383—1439【介绍】:明江西泰和人,字永怀。举人,卒业国子监。永乐中知东平州十余年,训诫吏民若家人。正统初擢怀庆知府,东平民泣送数十里。在怀庆裁制军卫,民得安居。
【介绍】:南朝宋人,不知姓名。寻阳太守孙缅于江渚见一轻舟至,与渔父言,甚觉怪异,劝其出仕。自比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于是鼓棹而去。
【生卒】:?—1154【介绍】:金宗室,本名孛迭。完颜宗弼子。以材勇自负。熙宗时,封芮王。海陵王时,历中京、东京留守、广宁尹,为海陵所忌。后被诬告谋反,死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