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刘大夏

刘大夏

【生卒】:1436—1516

【介绍】:

明湖广华容人,字时雍。刘仁宅子。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子,授职方郎中。传成化间曾隐匿郑和航海档案,以防宪宗仿成祖所为。弘治六年治张秋镇河决,擢户部左侍郎。十一年,引疾归,筑草堂于东山下,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越二年,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十五年拜兵部尚书,数疏陈国事,深得孝宗信任。武宗立,权幸用事,争之不得,乞休归。刘瑾复坐以事,戍肃州。瑾诛复官,寻致仕。卒谥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


【生卒】:1436——1516

字时雍,华容(今属湖南)人。天顺进士。改庶吉士。成化时,官职方主事、郎中。熟悉兵事,所奏多合上意,尚书倚之如左右手。弘治时,由王恕等推荐,历官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他从黄陵冈疏浚贾鲁河、孙家度、四府营上流,以分水势。修胙城径东明、长垣到徐州三百六十里长堤,水大治,改张秋镇为“安平镇”。以病归,筑草堂山下,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武宗立,因制裁压制中官,不被起用,乞休归。因事,戍肃州。赦归,刘瑾伏诛,复官,致仕。卒,赠太保,谥忠宣。


【生卒】:1436—1516

【介绍】:

明湖广华容人,字时雍。刘仁宅子。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子,授职方郎中。传成化间曾隐匿郑和航海档案,以防宪宗仿成祖所为。弘治六年治张秋镇河决,擢户部左侍郎。十一年,引疾归,筑草堂于东山下,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越二年,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十五年拜兵部尚书,数疏陈国事,深得孝宗信任。武宗立,权幸用事,争之不得,乞休归。刘瑾复坐以事,戍肃州。瑾诛复官,寻致仕。卒谥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


【生卒】:1436——1516

字时雍,华容(今属湖南)人。天顺进士。改庶吉士。成化时,官职方主事、郎中。熟悉兵事,所奏多合上意,尚书倚之如左右手。弘治时,由王恕等推荐,历官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他从黄陵冈疏浚贾鲁河、孙家度、四府营上流,以分水势。修胙城径东明、长垣到徐州三百六十里长堤,水大治,改张秋镇为“安平镇”。以病归,筑草堂山下,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武宗立,因制裁压制中官,不被起用,乞休归。因事,戍肃州。赦归,刘瑾伏诛,复官,致仕。卒,赠太保,谥忠宣。


【生卒】:1436—1516

【介绍】:

明湖广华容人,字时雍。刘仁宅子。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子,授职方郎中。传成化间曾隐匿郑和航海档案,以防宪宗仿成祖所为。弘治六年治张秋镇河决,擢户部左侍郎。十一年,引疾归,筑草堂于东山下,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越二年,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十五年拜兵部尚书,数疏陈国事,深得孝宗信任。武宗立,权幸用事,争之不得,乞休归。刘瑾复坐以事,戍肃州。瑾诛复官,寻致仕。卒谥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


猜你喜欢

  • 王弘义

    【生卒】:?—694【介绍】:唐冀州衡水人。历官左台侍御史。与来俊臣竞为惨刻。每移檄州县,所至震慑。武周延载初,俊臣贬,弘义亦流琼州。自矫诏追还,事觉,为侍御史胡元礼杖死。

  • 陈大猷

    【介绍】:宋南康军都昌人,字文献,号东斋。师饶鲁。理宗开庆元年进士。历仕至从政郎,改黄州军判官。有《尚书集传会通》。

  • 性聪

    【生卒】:1610—1666【介绍】:清僧。福建顺昌人,俗姓连,字憨璞。年十五出家,戒行高峻,得法于长庆百痴元。历主杭州庆福、京师海会等寺。顺治帝曾召见问法,赐号明觉。有语录。

  • 钱子义

    【介绍】:明常州府无锡人。钱子正弟。以诗名。有《种菊庵集》。(《列朝诗集小传》甲集》

  • 无盐女

    【介绍】:见钟离春。

  • 骆奉先

    【生卒】:?-779三原(今陕西富平西南)人。数从代宗征讨,尤见幸。广德初监仆固怀恩军,恃恩贪狠,遂使怀恩叛乱。擢军容使,掌畿内兵,权焰炽烈。累封至江国公。【介绍】:唐京兆三原人。以宦官事代宗,历右骁

  • 姚兕

    字武之,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父战死,补右班殿直,为环庆巡检,屡败西夏兵,所向必克。迁路都监,徙鄜延、泾原。从攻河州,飞矢穿耳,仍力战。累迁皇城使,进钤辖,徙熙河。与种谊合兵攻鬼章于洮州,破六逋

  • 柳憕

    【生卒】:?—513【介绍】:南朝梁河东解人,字文深。柳惔弟。少好玄言,通《老》、《易》,有美誉。梁武帝举兵至姑孰,憕与兄恽等于小郊候接。时道路犹梗,憕与诸人同憩逆旅食,俱去,行里余,憕曰:“宁我负人

  • 陈公辅

    【生卒】:1077——1142字国佐,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政和进士。靖康初,任右司谏,劾蔡京、王黼罪,请严加惩治。绍兴六年(1136),召为吏部员外郎,复授左司谏,陈攻守之策,选大臣镇守淮西,增兵

  • 易元吉

    【介绍】:宋潭州长沙人,字庆之。曾官州学助教。初工画花鸟,及见赵昌画,以为世不乏人,遂游于荆湖间,搜奇访古,几与猿狄同游,心传目击之妙,一写于毫端。又于舍后筑圃池,驯养水禽山兽,伺其动静之态,以资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