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戚克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康熙十九年(1680),以署护军校从征云南叛将吴世璠。二十年,至广西西隆州,敌将军何继祖、王宏勋等率兵万余据石门坎山险隘口。随征南大将军赖塔进击,夺其隘。又破敌帅张光先等于黄草坝地方。长驱直抵云南城下。败敌帅胡国秉等。又随都统希佛等败敌将军马宝、巴养元于乌木山。以功授云骑尉。三十六年(1697),从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由西路征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于昭莫多(土拉、克鲁伦两河上源之间),败之,叙功为骑都尉。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康熙十九年(1680),以署护军校从征云南叛将吴世璠。二十年,至广西西隆州,敌将军何继祖、王宏勋等率兵万余据石门坎山险隘口。随征南大将军赖塔进击,夺其隘。又破敌帅张光先等于黄草坝地方。长驱直抵云南城下。败敌帅胡国秉等。又随都统希佛等败敌将军马宝、巴养元于乌木山。以功授云骑尉。三十六年(1697),从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由西路征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于昭莫多(土拉、克鲁伦两河上源之间),败之,叙功为骑都尉。
明朝授予乌思藏思达藏地方(今西藏吉隆一带)政教首领的封号。成祖初,明廷命僧人智光赍诏入藏宣谕当地首领,并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1413),封其僧人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命,彩币。南渴烈思巴属萨迦派,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因在金浦与路境内而得名。府治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一说在该省乌裕尔河流域;或说在今齐齐哈尔市一带。今呼兰河、通肯河和拉林河一带,是其主要屯垦地。元世祖初
元代旧州名。古无城邑。当地民族称之为“黎驱”,讹为黎溪。初为乌蛮与汉人杂居地,南诏阁罗凤徙白蛮守之。蒙氏终,罗罗(今彝族)逐走白蛮。大理国段氏兴,令“罗罗蛮”乞夷据其地。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其
古山名。所指过去有人推测在今西辽河南源老哈河西南。南北朝时,从东北重镇和龙(今辽宁朝阳市)至勿吉族境,经此山。
862—902唐末晋王李克用部将。本姓张,名污落。回鹘人。张君政子。唐大中(847—860)初,其父随怀化郡李思忠内附,遂家居云中合罗川。少善骑射,晓四夷语,通六蕃书,善战识兵势。初为李国昌亲信。后从
门巴族女性戴的帽子。门巴语音译,“色鲁”,意为“黄颜色”;“加”,意为“帽”。相传远古时妇女身无穿戴物,自泽当的三青寺庙的辛波女妖被驱赶出庙跑到门隅来时,当地妇女见其穿戴讲究、漂亮,遂竞相仿效,戴帽就
元代乌思藏地方万户之一。又作古尔万户、古尔摩哇万户。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名宣政院,仍以帝师领院
云南土司名。宣德四年(1429,一说三年,1428)置。辖境为今云南云县及附近地区。元时曾为麓川路辖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一说永乐元年,1403),析麓川平缅宣慰司地置大侯长官司。宣德四年(1
明代建州女真将领。女真族。爱新觉罗氏。※觉昌安长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伯父。居虎栏哈达。屡随父征战,以勇猛善战著称,因号巴图鲁(勇士)。受父命率宁古塔诸贝勒,于赫图阿拉地区,扫平强族硕色纳、加虎2部,尽
1023—1099辽朝大臣。又作海邻。字胡辇。回鹘族。先世于太祖时使辽,留居,为辽所用。他于兴宗时入仕,重熙年间历近侍长。道宗清宁九年(1063)七月,皇太叔耶律重元父子叛乱,围道宗于滦河(今内蒙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