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瑶
见“青裤瑶”(1280页)。
见“青裤瑶”(1280页)。
见“松桃县”(1295页)。
参见“僚人”(2454页)。
古地名。参见“西倾山”(698页)。
古郡名、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治所在得(今甘肃张掖县西北),晋改名永平。汉代为匈奴昆邪王(又作浑邪王)驻地。十六国时期,匈奴一支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卢水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制度。为坊里制和社制的合称。 “坊”指城关中的基层行政设施※“隅”和※“坊”,“里”指农村中的基层行政设施“乡”和※“都”;“社制”指农村中专督农事的※“社”。参见“坊里制”(960页
官名。府知事为知府属官。明代亦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府设此官。掌管本辖区事务,秩正九品,给予铜印、敕书,赐冠带。其革除、升迁、考核等隶吏部。清顺治六年(1649),授薛兆选为龙溪堡知事,颁给印信、号纸。
明清四川摆夷人(今傣族)土司名。清康熙十九年(1680),首领阿世忠帅众归清。二十二年(1683)准其请,袭副长官原职,颁给号纸,无印信(一说有印信),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
见“多布库尔路”(852页)。
藏语音译,又译翁则。旧时藏族地区寺院领经老喇嘛的称谓。一般用以称呼对经典有一定修养的受尊敬之老僧。负责寺院举行的会考或集体念经时带头诵第一句,众喇嘛继之。在寺内备受敬重。死后多用火葬。
①契丹语官名。契丹旧俗,豪民要裹头巾者,需纳牛、驼10头,马百匹,乃授以此官名。多以“舍利郎君”称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叔祖父褭古直的子孙尚称为“舍利房”。初无职事,只为名誉衔,后渐为诸帐官,《辽史·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