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黎语

黎语

我国黎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使用人口有70余万。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历史上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方案。黎语分为侾、杞、本地、美孚和加茂5个方言。侾方言分布面最广,使用人口也最多,主要分布在乐东县、崖县、东方县和陵水县;内部分为3个土语。杞方言的使用人口仅次于侾方言,主要分布在保亭县,琼中县、东方县和昌江县;内部分为3个土语。本地方言使用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白沙县;内部分为两个土语。美孚方言使用人口最少,主要分布在东方县东南部及县境内昌化江西岸一带。加茂方言使用人口少,主要分布在保亭县东部、陵水县西北部和琼中县的东南部。以侾方言乐东县保定村的话为代表:声母有32个,其中有一个是复辅音声母pl,其余31个都是单辅音声母。韵母有99个,其中单元音韵母6个,复元音韵母18个,带辅音韵尾的韵母75个。元音分长短。单元音韵母都是长的。有—a、—i、—u、—щ、—m、—n、—、—、—p、—t、—、—k12个韵尾。其中—和—其它方言没有,都分别并入—n和—t中。声调有6个,其中3个舒声调,调值是53、55、11: 3个促声调,其调值与舒声调的调值相同,为了便于吸收近代汉语海南话各方言都增加了一些声母和韵母;在一些知识分子的口语中,还增加了一个声调。词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宾语之后。名词中心语的定语,除数量词组在名词的前面外,都在中心语之后。由于借入汉语词语,也随之借入了汉语定语在名词中心词之前的词序。如:phu1 ni3(妇女)tu2zi:m1(主任)“妇女主任”。单音节词居多。绝大多数音节都有意义,多音节单纯词比较少。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修饰式和附加式两种。由动宾式、联合式构成的合成词极少。汉语借词大部份是近代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方面的新词术语。古代借词数量少,且多是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常用的名词。这些词可以按照黎语的构词方式派生新词语。在同语族语言里,黎语与壮傣语支的关系比与侗水语支的关系更亲近一些。黎语是黎族民众的主要交际工具。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黎族中兼懂汉语的人正日益增多。在部份地区,也有少数黎族民众转用了汉语。

猜你喜欢

  • 松锦之战

    清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清军攻战大凌河之后,明与清在辽西的战局较长时间处于相持状态。清军徘徊于锦州、右屯卫之间,而在其他方向却颇有进展,臣服朝鲜,进兵蒙古,铲除后顾之忧

  • 稚鲁

    契丹语音译,“拜舞”之意。宋人余靖在庆历三年至五年(1043—1045)先后3次使契丹,益晓契丹语,曾在辽兴宗设的筵席上,作汉语与契丹语交杂的《北语诗》,内有“微臣稚鲁祝若统”句,自注:“稚鲁,拜舞也

  • 萨冈彻辰洪台吉

    见“萨囊彻辰洪台吉”(2015页)。

  • 石抹常山

    ?—1254蒙古国将领。契丹族。青州防御使※石抹高奴子。窝阔台汗元年(1229),以父伐金卒于军,袭为千户。蒙哥汗三年(1253),擢总管,领兴元(今陕西汉中)诸军奥鲁(蒙古语,意为老小营)屯田,并领

  • 娄叡

    ?—570东魏、北齐大臣。字佛仁。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古城)人。鲜卑娄氏(匹娄氏,原为吐谷浑属部)。魏南部尚书娄拔子,北齐神武明皇后※娄昭君之侄。幼孤,被叔父太原王※娄昭所养。善骑射,有武干。初为

  • 功德司

    西夏官署名。主管宗教事务。有僧人功德司、住家功德司和道士功德司,皆属次等司。以国师或功德司正主其事,下设副使、通判、承旨等。

  • 振国

    即“震国”(2490页)。

  • 虐新

    藏语音译。又作仲新。意为“买地”,又作“卖地”。实际是出租性质的土地。以一定数量的实物或货币“卖”出,到一定年限再由“卖”地人收回,物款不退。与出租地的差别仅在于此系提前交租。“卖”地人多为较贫困的※

  • 赤寔得本斡鲁朵

    见“敦睦宫”(2269页)。

  • 放偷

    见“鹘里尀”(24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