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丹毕
参见“托高会”(752页)。
参见“托高会”(752页)。
见“敖洛克腾”(1795页)。
藏语音译,意为“祖地”或“佃田”。指解放前藏族地区领主出租和大差巴转租的地。租种此地的农奴多为中等农奴水平以上的户。承租者根据土地好坏,交定额租,一般为一※克地交青稞四至六克,不交其它差税。通常情况下
景颇语,意为“栽芋”。景颇族最古老的姓氏。据说景颇族先人最早学会栽种的作物是芋,后来才慢慢学会点种旱谷、玉米、荞等,故名。今天景颇族人在给亡魂祭献时必须用芋,甚至墓上也多画有芋的标志,以纪念祖先栽芋的
满语音译。亦作白唐阿、柏唐阿。“执事人”之意。清朝定例:凡在旗的京师内外大员的成丁子弟、拥有世职的家族成丁、候补旗员、亲军以及闲散人等,均须依八旗世仆效忠君主之义,为皇家事务服役,为期5年,不可规避。
?—1171金大臣。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速苏海水人。女真族。徒单氏。世袭猛安蒲涅子。太祖天辅(1117—1123)间,从金源郡王完颜娄室为扎也(服役人员)。太宗天会六年(1128),以功为谋克(
1182—1251乌思藏著名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教派萨斯迦五祖之第四祖。出身于藏地区萨斯迦款氏家庭。原名班丹顿朱,幼从师受戒,出家学法,改名公哥监藏(又作贡噶坚赞)。宋嘉泰四年(藏历木鼠年,1204),
吐蕃赞普。又称拉托托日赞。《唐书》作佗土度。藏史传称,因其奉佛,百岁时又生新齿,耳长如佛耳,故名。敦煌吐蕃藏文文书称拉托尼雅赞。赞普托杰托赞之子。《德乌佛教史》载,其母为民女若容萨东杰。据藏史载,相传
古城遗址。位于今新疆伊宁县阿热吾斯塘乡布拉克把什村北200米处。海拔690米,北倚天山科古尔琴山,南距伊犁河7公里。城呈方形,边长200米,夯土建筑,城垣残高1—2米,墙基宽约10米,城外有护壕环绕,
辽道宗时大臣。契丹族。国舅少父房之后。咸雍年间入仕,为牌印郎君。大康三年(1077),为诬害皇太子耶律濬,受权臣枢密使耶律乙辛遣,向道宗伪供,诈称参预耶律撒剌等谋,欲立太子。致使太子被囚,受害。是年七
见“壶”(20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