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欢

高欢

496—547

北魏、东魏大臣,北齐奠基者。一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谧仕魏官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累世居北边,为鲜卑化汉人,俗同鲜卑。一说其先为高丽人或鲜卑人。父高树不事家业,境贫。欢初为边镇队主、函使,往来于怀朔、洛阳间。孝昌元年(525),投奔杜洛周义军,继归葛荣,后附尔朱荣,为亲信都督,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累迁第三镇人酋长、晋州刺史。永安三年(530),尔朱荣被诛,留晋州。被北魏长广王元晔封为平阳郡公。次年初,东据冀州。三月,被节闵帝元恭封为渤海王,加授大都督、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第一镇人酋长。以六镇降户为基础,竭力调和胡汉关系,依靠鲜卑贵族和汉士族高门,不断扩充实力,声威大振。六月,举兵信都,讨尔朱氏。十月,奉渤海太守元朗为魏帝,与尔朱氏所立节闵帝对峙。中兴二年(532)四月,于邺城附近韩陵山战败尔朱氏,入洛阳,废元朗及节闵帝,改立孝武帝元修。自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以晋阳险要,建大丞相府,遥控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与孝武帝矛盾激化,率师趋洛阳,逼帝西奔关中,另立元善见为东魏帝,迁都于邺。自仍据晋阳,总揽东魏大权达14年。南联梁朝,北羁柔然、吐谷浑、高车等。屡与西魏争战,互有胜负。天平四年(537),沙苑之战,损兵8万。次年,洛阳河桥之战,先败后胜。武定元年(543),芒山之战,初几乎为西魏贺拔胜追及,后转败为胜,俘斩6万人,弘农以东,洛阳等地尽归东魏。但兵燹连年,战区深受破坏,造成“野无青草,人马疲瘦”的惨景。四年(546),自邺会兵于晋阳,率师西伐,围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不拔,死伤7万人,染疾还师。次年正月,卒于晋阳,谥献武王。北齐天保元年(550),子高洋代东魏称齐帝,追尊为神武帝。

猜你喜欢

  • 参知政事

    官名。简称参政。唐、宋始置。辽、夏、金、元沿之。辽南面朝官中书省下设参知政事。金尚书省置2员,从二品,与左、右丞同为执政官,佐宰相治省事。元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后,于中书省置参政1员,多时

  • 左江道

    壮族地区古行政建制。①宋置,治所在永平寨(今宁明县),属邕州(治所在今南宁市),统辖左江流域诸羁縻州县峒,有忠州(今扶绥地)、冻州(龙州)、万承州(大新)、思陵州(宁明)、左州(崇左)、思诚州(大新)

  • 阿买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治城邑者”。执掌女真内务政务(一说“阿买”为“厄木”之对音,意为第一,即第一勃极烈)。收国元年(1115)七月,阿骨打设谙班、国论、阿买、昃4勃极烈共掌

  • 月市

    明代北方边塞地区蒙汉女真等族的集市贸易。亦称小市。明朝与东北的蒙古兀良哈三卫、海西女真族等部关系较密切,经济来往频繁,所设马市即按月举办,广宁(今辽宁北镇)每月二市(月初、月中各一次),开原每月一市(

  • 黄花堆

    见“黄瓜堆”(2018页)。

  • 栏子军

    见“栏子马”(1577页)。

  • 逻娑川

    唐吐蕃古地名。即今西藏拉萨。“逻娑川”即指今拉萨平原。《唐书·吐蕃传》言所部居逻娑川即此,为吐蕃赞普北迁逻娑(拉萨)后主要活动地区,属四如建制中之伍如辖内,基本系今拉萨河(吉曲河)流域。唐长庆二年(8

  • 蒙古农民

    蒙古地区最早的革命刊物。为中共北方工委领导下的农工兵大同盟机关刊物。在李大钊等人指导下,由多松年、乌兰夫负责编辑,于1925年4月25日在北平(今北京)蒙藏学校正式创刊。以蒙汉两种文字印行。向内蒙古汉

  • 多伦人

    清代西北地区之一部落集团。又称朵兰人、惰兰人、多兰回子等。主要居住于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罗布泊附近以及库尔勒等地。关于其来源,目前尚无定说。一说是卫拉特蒙古人,在准噶尔政权衰微时移居于维吾尔

  • 杆者

    ?—前105故小月氏王。武帝元封四年(前107),率军众千骑归附汉朝,受封为瓡瓡侯,赐食邑760户。六年(前105)卒,子胜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