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震国

震国

唐代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名。一作振国。隋末,粟末靺鞨厥稽部首领突(度)地稽率部千余家徙柳城(唐称营州,今辽宁朝阳)内附;唐总章元年(669)高丽国亡后,附高丽的粟末靺鞨乞乞仲象(一说为大祚荣)所部,被唐徙营州,两部同住一地。万岁通天(696—697)中,因营州都督赵压榨,东北各少数民族强烈不满,契丹首领李尽忠乘势杀赵翙叛唐,武后调兵征讨。居营州的粟末靺鞨因参与变乱,惧究治,在乞四比羽和乞乞仲象率领下,渡辽河东逃。武后为瓦解叛乱势力,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皆不受。后乞四比羽被斩杀,乞乞仲象病死,仲象子大祚荣代父统众,在乞四比羽余部和散居辽东的高丽遗民支持下,且战且退,于天门岭(今哈达岭附近)大败唐军。时契丹和奚两族附突厥,联合抗唐,战事再起,通辽东之路被阻,大祚荣遂乘势于唐圣历元年(698)据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县附近六顶山)建国,称震国,自号震国王,建都奥东城(今敦化县敖东城),辖地2千里,有编户10余万,拥兵数万。为打破唐军进讨,遣使交突厥,并向突厥“请吐屯”官。疆域约有今松花江上游、牡丹江流域和图们江以北一带地。唐中宗复位后,对震国改取招慰之策,祚荣遂遣子入侍,臣服于唐。先天二年(713),唐派郎将崔忻摄鸿胪卿前往祚荣所在,册封其为左骁卫大将军(一作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以其所统为忽汗州,任命其为都督,祚荣亦去震国和靺鞨号,专称渤海。震国之号先后沿用16年(698—713)。参见“渤海”(2278页)。

猜你喜欢

  • 宁春发

    见“德勒格尔”(2522页)。

  • 金景宣皇帝

    见“完颜宗峻”(1156页)。

  • 乙室部

    ①契丹部族名。※遥辇氏部落联盟初期,契丹拥有8部,后随生口日繁,阻午可汗时(735年被推举为汗),扩大整顿为20部,是部从※乙室活部中析出,自立。由撒里本及其兄益古统领。契丹开国后,会同元年(938)

  • 金砺

    ?—1662清初将领。汉军镶红旗人。世居辽东。原仕明镇武堡都司。天命七年(1622),明失广宁城,遂率属归降后金,授参领,予三等男爵。天聪五年(1631),仕兵部承政。次年,调户部。崇德二年(1637

  • 福州

    渤海王国置。为怀远府所辖9州之一。辽上京道有福州,治所故址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过去研究者或说是其移置,或说与之无关。

  • 马穆哥

    见“穆特菲勒”(2560页)。

  • 准塔

    ?—1648清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佟佳氏。※扈尔汉第四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任参领,略明锦州,迎察哈尔部来归诸宰桑。清崇德二年(1637),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奋勇攻取皮岛,赐巴图鲁号。寻晋都

  • 辛者库

    满语音译,即一金斗粮米之意。原指清皇室各内管领下食月米之人,亦泛指内管领下全体满、蒙、汉等族男女。清制:皇家的轻重劳务,概由内务府所设30管领下人供役,以正副管领各30员执掌其事。王公府、公主府、盛京

  • 客儿木真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客列木臣。蒙古语意为“捕青鼠者”,以其地盛产青鼠,居民以猎取青鼠为业,并以之与他族交换,故名。居住于巴儿忽真隘(约当今贝加尔湖东巴尔

  • 多罗格格

    清代宗室中多罗郡王、多罗贝勒之女所系之称。临婚时,郡王福晋所生之女封县主,品级相当于贝勒夫人,县主额驸品级视武职二品;郡王侧福晋所生之女降二等封县君,品级相当于镇国公夫人,县君额驸品级视武职四品。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