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斡
见“阿鲁盌”(1218页)。
见“阿鲁盌”(1218页)。
春秋时越人的一种航运工具。把两只独木舟并在一起航行,故称。《越绝书》:“方舟航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可以增加载运量和稳定性,但行驶时受水阻力较大,船上走动也不方便。据国外一些民族学家调查,太平洋一
字普拔。族属匈奴。太平(治今陕西宜川县东南)人。以雄武著称。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一说五年),随破六韩拔陵于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起义,封太尉。后率众降北魏,封后将军、第二领民酋长。孝武帝
?—1073西夏大臣。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族弟。熟知兵事,谙习边务。于毅、惠两朝俱掌国政。惠宗李秉常时官都统军。以不随附梁太后,于夏天赐礼盛国庆三年(1072)七月被罢官,并徙其家属。居家
土司名。明置。成化十二年(1476),播州宣慰使司夭坝干53寨苗民举事,※重安长官司湾溪等寨苗民响应。明廷派都御史张瓒协助播州宣慰使杨辉镇剿。后改湾溪为安宁,置宣抚司。杨辉以嫡子杨爱为宣抚使。杨辉死,
?—1809中亚浩罕汗国首领。乌兹别克族。纳禄博图伯克次子。清嘉庆三年(1798),父死袭爵,擅称汗号。因素性凶狠残暴,又被称为“宰里木”(暴君)。在位期间,加紧对外扩张。初与布哈拉争夺乌拉·丘别和吉
明代石碑。全称“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亦称“奴儿干永宁寺碑”。立于黑龙江下游东岸奴儿干都司官署所在地特林村以北江岸石岩上(距入海口约150公里)。碑有两块:一为明永乐十一年(1413)明钦差亦失哈等巡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区。人口172847人(1990)。“锡伯”为本族自称。词义一说为“瑞兽”,或“带钩”;一说是地名。族源说法不一:一说为鲜卑后裔
见“纥突邻部”(945页)。
1228—1370元代伊斯兰教经师。本名不鲁罕丁。查者例绵(今伊朗卡泽伦城)人。大商人。元皇庆年间(1312—1313),随贡使来泉州,住排铺衔,修回回教(即伊斯兰教),受邀主持清净礼拜寺,任“摄思廉
①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唐括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抹里。②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