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太祖墓碑

辽太祖墓碑

辽代契丹大字刻石。碑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寝(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附近深山),现陵上建筑已荡然无存,享殿柱础尚见,碑在遗址东门外东山坡,早年断碎,只余存龟趺。解放后多次调查,搜集到刻有契丹大字的残石10块,共约78字,汉字残石9块,约25字。此碑字体极为工整,堪称今见契丹大字典范。残石现分藏于内蒙古博物馆和巴林左旗博物馆。至今尚未获得解读。

猜你喜欢

  • 法禧寺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因在包头西昆都仑河右岸,又称“昆都仑召”。蒙古语称“脑木巴彦思古楞图苏木”。雍正七年(1729)始建,乾隆帝赐此名。初仅为一座小庙,经20多年陆续修建,有殿宇、楼阁23座,平房60余

  • 德尔

    卫拉特蒙古人传统用枕。流行于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形呈长方,内实棉絮或驼毛之类。外覆以布或缎。有首、足之分。首枕稍高,足枕稍卑。使用者多为王公贵族。

  • 卜古可汗城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 阿力麻里古城

    位于今新疆霍城县城东北约45公里克干山南麓,克干河流经古城东南。周长约25公里,城垣及城内建筑均毁。出土有无孔金、银币,银币上铸有阿拉伯文,为回历727年(1327)所铸。遗存石刻上刻有十字架及叙利亚

  • 太波嘎列

    门巴族民间叙事诗。相传由诗中的主人公太波嘎列创作。全诗分牛的降生、牵牛、放牧、搭帐蓬、拴牧犬、挤牛奶、打酥油、迁牧场等共14章,458行。叙述传说中的门巴族牧业始祖太波嘎列艰难创业,为民造福的经历。反

  • 盛京统部

    清政区名。简称“盛京”。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以盛京为留都,悉裁东北明置诸卫所,作为特别行政区,设留守盛京内大臣(一作昂邦章京)、副

  • 莒王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金史·太祖诸子列传》:崇妃萧氏生莒王燕孙。又,辽阳渤海人高桢,海陵王时(1149—1161)任中京留守,以警卫有功,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

  • 陇西郡王

    封爵名。 (1)五代梁乾化三年(913)末帝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进此爵,为党项首领封王之始。(2)后周广顺元年(951)太祖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为此爵。

  • 和硕特北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布哈公贝勒旗。雍正三年(1725),封辅国公车凌为札萨克,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海湖西岸。东至科依特陀罗海,南至柴吉希巴

  • 杨孟孙

    ?—511南北朝时期阴平国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氐人。※杨广香曾孙,※杨崇祖子。父卒后,自立为阴平王,遣使通好于南齐,又受魏益州刺史裴宣之招抚,遣子与魏通和。拥众数万,势颇盛。梁天监元年(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