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仓
藏语音译,意为“秘书处”。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属管理僧官的机墈。设仲译钦布(大秘书)4名,均为四品僧官。初凡僧官的培养、任免、升调,皆由其拟具名单,呈请噶厦转呈达赖喇嘛或掌办商上事务者核准任用。乾隆五十六年(1791)后,所拟名单,改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挑选上奏清廷批准。其地位与※仔康平行,但噶厦重务、政令须经其盖印始能有效施行。对达赖和噶厦负责,主管班禅系统外的全藏宗教事务及达赖喇嘛印信、文书等。1959年原西藏地方政府解散后,遂不存在。
藏语音译,意为“秘书处”。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属管理僧官的机墈。设仲译钦布(大秘书)4名,均为四品僧官。初凡僧官的培养、任免、升调,皆由其拟具名单,呈请噶厦转呈达赖喇嘛或掌办商上事务者核准任用。乾隆五十六年(1791)后,所拟名单,改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挑选上奏清廷批准。其地位与※仔康平行,但噶厦重务、政令须经其盖印始能有效施行。对达赖和噶厦负责,主管班禅系统外的全藏宗教事务及达赖喇嘛印信、文书等。1959年原西藏地方政府解散后,遂不存在。
书名。明严从简撰。24卷。约成书于万历二年(1574),从简任行人司。曾出使周边族国,对“殊域”情况甚为关注,辑录档案资料而成。内容主要是周边各族的情况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等,详于当时时事,而略于古事。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乾隆二十四年归附清朝。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西北300余里喀浪圭卡伦外游牧,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旧称民家族,部分被纳西族称为“那马”,傈僳族称为“勒墨”。贵州部分被称为“七姓民”或“罗苴”。1956年正式定名为白族。现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
唐代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朗州武陵(今湖南西部)人。以勇猛著称。广明元年(880),武陵地区连遭灾害而赋税不减,激起各族人民不满,遂与同里人区景思、周岳等猎于大泽中,聚众数千,署伍长,组织“朗团军
元末将领。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部将,官平章,后升总制。在元末的内外战乱中,跟随扩廓帖木儿活动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并参加镇压红巾军。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元亡明兴,
清代佛寺。俗称东大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大板镇东端。清康熙十四年(1706)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今名。有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后殿保存最完整,为重檐歇山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珠伦河卫,并说清代珠伦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南630里。
见“长泊”(364页)。
?—1163金朝大臣。字浩然。渤海族遗裔,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本姓高,为高句骊始祖东明圣王朱蒙之后,曾祖霸仕辽时改姓张。通经史,尤长于诗。天辅(1117—1123)中,金太祖
?—1196金朝大臣。本名外留。女真族。隆州(今吉林农安)人。尼庞古氏。通女真小字及汉字。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进士。历任隆安教授、即墨主簿、国子助教、近侍局直长。为世宗所器重,被誉为“可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