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宁管辖四十族

西宁管辖四十族

清中叶以前青海西南藏族部落总称。一称青海所属四十司、阿里克等四十族。即蒙古尔津族、雍希叶布族、玉树族、噶尔布族、苏鲁克族、尼雅木错族、洞巴族、多伦尼托克安图族、阿萨克族、克列玉族、克阿永族、克叶尔济族、克拉尔济族、克典巴族、隆布族、上隆布族、扎武族、上扎武族、下扎武族、扎武班右(当作“石”)族、上阿拉克硕族、下阿拉克硕族、上隆坝族、下隆坝族,苏尔莽族,白利族、哈尔受族,登坡格尔吉族、下格尔吉族、格尔吉族、巴彦南称族、南称桑巴尔族、南称隆冬族、南称卓达尔族、吹冷多拉族、固察族、称多族、巴彦南称界内住牧喇嘛(一作觉巴拉族)、拉布库克住牧喇嘛(一作拉布族)。内设千户1员,百户及独立百长39员。辖8443户,32396人。初定每年会盟一次,三年后改隔年会盟一次。乾隆二年(1737),复定隔二年会盟一次。西宁办事大臣会同镇台派委员弁莅盟,并催收马贡,清理积讼。百户岁贡马1匹,折银8两。不足百户者,按户计算,每户征银8分。因觉巴拉、拉布库克二族74户,一递文差,一司济度,准免纳贡。余38族8369户,岁纳银669两5钱2分。多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通行藏语。信仰喇嘛教红、黄、白三教派。道光(1821—1850)初年以后,因形势改变,各族组合有重大变化。阿里克族部分迁往海北祁连县,部分迁居同德一带。阿萨克、克列玉、克阿永、克叶尔济、克拉尔济、克典巴、多伦厄托克安图并为安冲族(又称安图族)。上隆布、隆布并为迭达族。哈尔受并入扎武。上阿克硕、吹灵多拉并入下阿拉克硕,称拉秀族。噶尔布因属民亡佚而消失。白利族迁居西藏。觉巴拉、拉布库克分别升为百户部落。玉树族分化出鸦拉、总举、将赛、戎模四个百户。上、下隆坝(中坝)分化出中隆坝(中中坝)。蒙古尔津分出竹节百户。洞巴百户并入囊谦千户,成为其直属百户。以是始有※“玉树二十五族”之称。今为玉树藏族自治州,现有人口192912人(1982)。

猜你喜欢

  • 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文

    碑铭。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高宗弘历撰,以满、汉、蒙、藏4体文镌刻,现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西北格登山。通体为四言韵文,记述清军进征伊犁、喀喇巴图鲁阿玉锡等引兵夜袭敌营经过。为研究清军平定准噶

  • 俚人

    亦作“里人”。古代岭南地区少数民族泛称,古先为百越一支。见于东汉至隋唐史籍,自三国时开始分布在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等郡,相当于今广东西南及广西东南地区。或谓某一部分在汉时称乌浒人,至唐称黄峒蛮

  • 贤觉帝师

    见“波罗显胜”(1517页)。

  • 菊儿罕

    见“古儿罕”(440页)。

  • 颇剌淑

    1042—1094金肃宗。亦作婆剌淑、蒲剌束。女真完颜部人。金景祖※乌古乃第四子,世祖※劾里钵之弟。自幼机敏善辩。劾里钵联盟时期任国相,尽心匡辅其兄,熟知辽朝国政人情,故主管与辽之事。屡领兵助兄击败叔

  • 寿福总管府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四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四年(1311),因建大圣寿万安寺,置万安规运提点所。仁宗延祐二年(1315),升都总管府,又升寿福院。文宗天历元年(1328),改为寿福总管府,秩

  • 龙海宽

    清咸同年间贵州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天柱县坝平人。侗族。秀才出身。咸丰十一年(1861),响应太平天国在坝平发动起义,众至万人。攻皮厦,因清军及当地土豪联合镇压,坝平陷,率军至梁上、巴野(今三穗县属)

  • 恩克巴雅尔

    ?—1928蒙古革命党人。汉名金安喜。内蒙古乌拉特西公旗人。蒙古族。早年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1927年8月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召开的特别会议,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8年8月在乌兰

  • 马湖土知府

    明代四川彝族土官名。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元迁唐、宋以来彝族先民集结之马湖部(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小凉山)置马湖路,命其豪酋为总管。明洪武四年(1371),总管安济归附,改授世袭马湖土知府(治今

  • 柯尔坪之战

    清军与张格尔叛军的一次战役。张格尔于※“浑巴什河之战”败绩后,于道光六年(1826)十月,复集兵3千余于柯尔坪(今新疆阿克苏西南柯坪),恃险固守,谋阻清军进路。清命杨芳督兵往攻,分兵两路夹击。叛军初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