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董毡

董毡

1032—1083

宋代唃厮啰政权第二代继嗣者。※唃厮啰第三子。自幼随母乔氏(当地大首领),居历精城(今青海西宁市多巴镇),受到良好教育。九岁,受宋封为会州刺史。父在世时,即已参予军机政事,随父驰骋沙场,屡立战功,为众所服。嘉祐三年(1058),娶辽朝契丹公主锡令结牟。治平二年(1065),父卒,继位,继续奉行其父对外政策,与宋保持和好关系。宋准其袭父封爵。熙宁元年(1068),加封太保,进太傅。母封安康郡太君,子封锦州刺史。三年(1070),率众助宋败夏国相梁乙埋对环、庆二州的进攻,受宋神宗奖谕。后因宋采纳王韶“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平戎策》,于熙宁五年(1072)出兵攻占其势力范围所及之熙(临洮)、河(临夏)、洮(临谭)、岷(岷县)、叠(卓尼境)、宕(宕昌境)等六州地,被迫与西夏修好、联姻。七年(1074),遣部将鬼章等率数万之众,渡黄河入河州,袭杀宋将景思立等于踏白城(河州北),逼使宋停止军事行动与招纳沿边吐蕃诸部。熙河之役后,出于政治和经济原因,为休养生息,边境安宁,与宋恢复和好关系,于十年(1077)十二月,连续遣使入贡宋室,获封赐甚厚。由保顺军节度使改封为西平军节度使。元丰四年(1081)九月,遣首领李叱腊钦向宋贡方物,并称应宋之约,已派首领率兵3万余众击西夏。五年二月,因功,由常乐郡公进封武威郡王。同年拒绝西夏割地修好、联合抗宋的要求,派部将鬼章取斫龙,龊��等城。六年(1083),再次拒绝西夏委托辽国使臣提出息兵和好请求,始终与宋维系盟好关系,成为宋在西北牵制西夏的主要力量。

猜你喜欢

  • 黑狱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黑牙蛮答哥,华言黑狱帝主也”。梵文krisnayamantaka,译为“黑狱帝主”,举行密宗法事时向此神祈求招福消

  • 卡雀哇

    独龙语音译,意为“年节”。云南贡山独龙族人一年中唯一的节日。安排在冬腊月,无固定日期,由每个家族或村寨自由选择吉日,节期三五天不等。举行庆祝仪式之日,必须通知邻近村寨派人前来祝贺。当天,大家都穿上新衣

  • 出寮舞

    壮族古代舞蹈。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各土州县。盛行于宋、元、明、清时期。土官之家结婚半年后,举行“出寮”典礼,男女表演此舞,故称。舞蹈集体育、杂技、舞蹈于一身。表演者随着音乐节奏,或骑马飞枪,或走球不倒

  • 阿勒坦汗法典

    即“俺答汗法典”(1886页)。

  • 裴慧琳

    734—820唐代语言学家、佛学家。疏勒(今新疆喀什)人,李长安西明寺僧人。贞元四年(788),始撰《一切经音义》,至元和五年(810)完成,计100卷,博引古代韵书、字书及佛典,共解释1300部57

  • 甘肃人物志

    书名。近人张维(字鸿汀,甘肃临洮人)编撰,民国十五年(1926),陇右乐善书局印行。正文20卷、附表3卷、序录1卷、卷首有刘尔炘序。卷1—2为帝纪(伏羲氏、女娲氏等);卷3—18为列传(孔门三子、臣工

  • 莫高窟西夏文题记

    西夏石窟题字。在23个洞窟中有45条题记,93行,551字。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书。多为墨书,也有刻划文字。有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等类型。有年款者4条。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念经诵咒、

  • 伦都儿灰

    ?—1407明朝将领。亦译娄多尔辉,汉名柴秉诚。蒙古族。初为阿鲁台部下,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与另一蒙古将领把都帖木儿(吴允诚)率部众5千余人投明朝,赐姓名,授后军都督佥事

  • 追金鹿故事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开发景洪地区的传说。故事流传甚广,情节各异,内容大体相近。相传傣族首领叭阿拉武率大小头人及群众外出畋猎,天神为了把他们引到土地肥美而无人居住的勐脸(孟连)、勐梭(勐阿)、勐泐(景洪)等

  • 苏喇昂邦

    官名。满语音译, “苏喇”意为“松散”,“昂邦”意为“大臣”,即清代所设的散秩大臣。充皇帝侍卫官,从二品,列为八旗世职官之一。多以品秩不一的勋旧大臣之子孙充任,后亦以八旗世爵中公、侯、伯兼授。盖出于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