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楚墨尔根
清代卫拉特蒙古青海和硕特部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之子。驻牧青海布喀河到柴集河一带地方,为青海和硕特八台吉之一。父死后,袭职任青海和硕特右翼长。为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西后旗之祖。
清代卫拉特蒙古青海和硕特部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之子。驻牧青海布喀河到柴集河一带地方,为青海和硕特八台吉之一。父死后,袭职任青海和硕特右翼长。为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西后旗之祖。
金大臣。女真族。乌古论氏。上京(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胡剌温屯人,后移屯河间,广威将军欢覩子,完颜宗辅婿。初为护卫。天德二年(1150),袭谋克。从海陵王攻宋,为押军猛安。正隆六年(1161),世宗完
唐代南诏职官名。辅佐诏主执掌国事之重臣。据《新唐书·南诏传》,为三个※清平官之一,职位在※坦绰之下,※久赞之上,所以决国事轻重,犹唐之宰相也。秉政用事,权力极大,并可兼任※九爽、※三托之官。
?—1037辽后族。字延宁,小字海里。契丹族。为辽圣宗钦爱皇后弟,兴宗仁懿皇后叔。辽圣宗时入仕。统和十八年(1000),任祗候郎君,尚圣宗第四女、南阳公主崔八,拜驸马都尉。开泰五年(1016),为国舅
东汉时对南下附汉之匈奴人的称呼。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蒲奴单于立,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遣使献匈奴地图,求内附。事觉,遂聚南边八部众于二十四年自立为
西汉西南夷漏卧侯。夜郎国旁邑漏卧(包括今云南罗平与贵州兴义、安龙)人。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与夜郎王※兴及鉤町王※禹互争雄长,长年举兵攻杀。汉成帝遣使调解,不听。牂柯太守陈立召兴杀之,以
吐蕃之别称,又称赤面国。因吐蕃妇女喜以赭色涂面,故名。藏文称作“夏森冬玛坚”,意为“食肉赤面者”,其地称“食肉赤面者之地”。此俗流传内地,唐女效仿之。白居易诗云:“元知妆梳君记起,髻椎面赭非华风”,记
契丹人对临时搭连的桥梁的称呼。即浮桥。以船、筏排列连接而成,随用随设。《辽史·圣宗纪》载:统和三年(985)“驻跸土河,以暴涨,命造船桥,明日乘步辇出听政。”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鄂尔浑河、色楞格河合流处。东与北接俄罗斯边界,西达萨尔金河、南抵邦吉山梁。有佐领4。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车棱札布避噶尔丹掠,率众徙牧俄罗斯境。三十二年(1
蒙古语,元译“奴婢”。古代蒙古社会中的一种隶属人口,一般为父权家长管束下的奴仆。主要来源于战俘。战败部落人丁(多为幼童)被俘后分给战胜者各家,世代为奴。亦有因贫困或犯罪沦为者。据《元朝秘史》,已出现于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中的统兵官。《百夷传》:“昭纲领千余人”,相当于千夫长,其上有万夫长※“昭录”,其下有※“昭伯”(百夫长)、※“昭哈斯”(伍什长)、※“昭准”(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