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莫洛

莫洛

?—1674

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伊尔根觉罗氏。世居呼纳赫鲁。顺治七年(1650),任工部理事官。改工部主事,累迁郎中。康熙六年(1667),擢副都御史。七年,授山西、陕西总督。任内,革耗羡、整驿递、息词讼、练士卒、兴水利,谙熟地方情形,颇有政绩。八年,因党附鳌拜,获罪,以颇能任事,获宽免。九年,擢刑部尚书。十三年(1674),议主撤藩,请军讨吴三桂,受命经略陕西,防守边陲。加拜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兵部事。策遣诸军讨吴三桂。同年,统兵由汉中入征四川,提督王辅臣惑众谋乱,莫洛被重创,殁于军。二十二年(1683),追谥忠愍。

猜你喜欢

  • 毛难

    毛南族旧称。又作“冒南”。起源于宋以后的地名或族名“茅滩”、“茆滩”、“茅难”。分布于庆远府恩恩县(今广西环江)。无文字,操毛南语。信仰多神。以农耕为主。是毛南族的直接祖先。参见“毛南族”(360页)

  • 扯儿必

    蒙元官名。又译“扯儿宾”、“彻儿必”、“阇里必”。《元朝秘史》简释为“官人”,无详解;《蒙古译语》释为“宰相”;《登坛必究》译作“把总”;那珂通世《成吉思汗实录》解释为“侍从官”。近人依其职守,认为近

  • 头曼单于

    ?—前209首见于史乘的匈奴单于。挛鞮氏。在位时,匈奴据有今河套一带,以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县一带)为王庭,辖地东邻东胡,西毗月氏,北接丁零,南连秦国。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率众南侵,为秦将蒙恬

  • 好太王碑

    高句骊第十九世王(392—413年在位)墓碑名。王名谈德(《梁书》、《北史》作“安”),谥号全称“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亦简称“广开土王”。“太”,一作“大”。立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清光

  • 都老制

    壮族传统社会组织。“都老”亦称“布老”、“布求”。壮语音译,意为“寨老”、“乡老”。在多数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无定额,每个村寨少者1人,多者3—5人。广西上思县三科村等地,都老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平时与

  • 金景宣皇帝

    见“完颜宗峻”(1156页)。

  • 浑邪王

    即“昆邪王”(1409页)。

  • 白狼

    古族名。东汉初分布于筰都地区(今四川盐源一带)牦牛夷徼外(汉源以西大渡河一带)。源于古羌人,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渊源关系。永平年间(58—75),在益州刺史朱辅的宣抚下,牦牛徼外的白狼、槃木、唐菆等部

  • 云南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治云南城,即今祥云县云南驿。南诏王派子弟镇守。参见“十睑”(8页)。

  • 池阳胡骑

    汉代匈奴骑兵。汉朝将归附的匈奴人编为骑队,称“胡骑”,驻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者,称“池阳胡骑”,受胡骑校尉统领,但不常置。也受遣出征,神爵元年(前61),曾随赵充国击西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