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色提巴尔第

色提巴尔第

?—1788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又译色提卜阿勒氐、色提巴勒氐。乌什人。拜城伯克齐里克(齐)子。父死,嗣位,为准噶尔贵族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定伊犁,请内附。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徙居巴里坤。次年,乱平,复返伊犁。受定边右副将军兆惠派遣,侦霍集占叛状。后从征准噶尔宰桑呢吗有功,赏四品顶戴。二十三年(1758),从雅尔哈善征霍集占,授三品总管。继从兆惠进军叶尔羌(今莎车),被困于喀喇乌苏(黑水)。次年春,围解,还阿克苏。同年夏,引导兆惠取喀什噶尔(今喀什)。受命驻英吉沙尔筹济军粮,任英吉沙尔阿奇木伯克。二十五年(1760),调任阿克苏阿奇木伯克,从提督杨宁剿喀什噶尔伯克迈喇木、呢雅斯,授散秩大臣。赏二品顶翎。寻受命代理英吉沙尔、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二十六年(1761),返阿克苏。因以畜物助伊犁屯田民,获赏。二十九年(1764),进京朝觐,封辅国公。次年,归阿克苏,为清军筹运粮饷,协助镇压乌什赖和木图拉起义,负责监修乌什新城。三十五年(1770),进京朝觐,授喀什噶尔阿奇木。继调任叶尔羌阿奇木。因揭发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伙同鄂对盗贩官玉有功,获贝子衔,世袭罔替。

猜你喜欢

  • 明代蒙古的贫民。亦作吗固。意为“坏人”、“劣等人”。是封建领主对部分贫民的蔑称。生活贫困,无力缴纳赋税(阿勒巴),为领主服劳役和兵役,受领主和上等平民(赛音库蒙)的歧视,社会地位低下。有的沦为领主的奴

  • 曲谿

    藏语音译,意“寺庙庄园”或“供奉庄园”。包括旧时藏区由活佛、堪布等中上层僧尼私人占有的庄园和名义上归寺庙或寺内扎仓、康村“公有”,实际上也掌握在中上层僧尼手中的庄园两部分。

  • 折罗遇

    ?—985宋代党项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部将。宋雍熙二年(985)二月,李继迁诱杀宋将曹光实,攻占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自称定难军留后,预署其为代州刺史。不久,宋将王侁等大败李继迁军,收复

  • 王猛

    325—375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字景略。北海郡(治今山东寿光南)人,居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少家贫,以卖畚为生。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隐于华阴山,敛翼待时。前秦皇始四年(354),闻东晋桓温入

  • 寿福院

    见“寿福总管府”。

  • 叶喜海顺

    ?—1944近代蒙古王公。内蒙古图什业图旗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札萨克和硕亲王。1914年与清皇族肃亲王之女金孟显珍结婚。后得到袁世凯的赏识。1920年认张作霖为义父。1932年9月,任伪满

  • 马存一

    1811—1900清末书画家。字含三,别号金波。安徽省太和县城关人。回族。幼家贫,与举业无缘,遂自力专攻书画,勤奋自成。善写花卉,尤工竹石。其画作熔传统、生活、民间绘画之技法为一体,创为新格,笔法质朴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推河河源。东接额尔德尼班第达呼图克图界,西至哈喇尼屯呼都克,南至本部右翼中末旗,北至库勒赛牙。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乾隆十七年(1752)析成衮札布所属置,诏以车布登札

  • 穆斯林

    阿拉伯语音译。又译穆士林或穆思林。①为“归顺者”“顺从者”之意。指顺从伊斯兰教唯一的神“安拉”(中国穆斯林或译为“真主”)旨意的人。为伊斯兰教信徒之通称。 ②有以此为人名或书名者。如阿拉伯伊斯兰著名学

  • 罚昆

    哈萨克民间财产刑基本习惯单位。即100匹马、两个仆人、两只骆驼、两套甲胄为一昆。也有以羊1000只或马200匹(一说300匹)或骆驼100峰为一昆,并往往以罚九作为附加刑罚。如《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