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瞎征

瞎征

?—1102

宋代青唐(今青海西宁)主。又名邦彪篯。※阿里骨子。初受宋封鄯州防御使。绍圣三年(1096),父卒。十月,继承王位,次年,受宋正式册封为西蕃邈川首领、河西军节度使、检校太傅。性嗜杀、多疑。听信大臣心牟钦毡谗言,杀重臣,诛叔父苏南党征及其众,致使上下厌苦,部曲离贰,属下首领多各自为政。元符二年(1099),宋哲宗欲以“绍述”思想立国,采纳边将王赡取青唐的建议,以抚慰邈川附汉诸部为名,命总管王愍为统军、王赡为副统军,率兵进入湟水流域,相继下邈川(今青海乐都)、宗哥(今青海平安驿)、青唐(今西宁)诸城。在宋军围逼下,携妻逃离青唐新城,并削发入城西佛舍披袈娑为僧尼,以避兵燹。后携妻子及亲信数千人赴宗哥降宋。先后被安置于邈川、熙州。次年三月,与河湟诸首领同赴宋京师朝觐,授怀远军节度使。归居湟州。不久,为※小陇拶所迫,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远迁邓州(今河南邓县)。次年,卒于其地。

猜你喜欢

  • 土观呼图克图七世

    见“罗桑丹却尼玛”(1423页)。

  • 波路

    西域古地名。见《魏书·西域传》。《洛阳伽蓝记》作钵卢勒,《高僧传·智盌传》波崙。《大唐西域记》钵露罗。《新唐书》大勃律、布露。清《西域图志》博洛尔。即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当地居民属藏族,操藏语。号称

  • 阳关

    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西域“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汉置。因在玉门关南,南为阳,故名。为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门户之一,丝绸之路南道的起点。宋代以后,海运渐兴,丝绸之路日衰,阳关随之废圯。遗址

  • 贺若谊

    西魏、北周、隋朝大臣。鲜卑贺若氏。先世为代人,后迁河南洛阳。北魏云州刺史贺若伏连孙,西魏右卫将军贺若统之子。刚果,有干略。初以功臣子,赐爵容城县男,累迁直閤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尚食典御。为宇文

  • 索伦旗

    旧旗名。1934年置。因是索伦人(今鄂温克族)聚居区,故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中部,东邻喜桂图旗和布特哈旗,北接陈巴尔虎旗,西、南界新巴尔虎左翼旗,东南毗连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有肥美的牧场,

  • 布特哈八旗

    清代八旗组织建置之一。以诸打牲部族人丁的原有血缘组织为基础,依照满洲八旗制度,陆续编旗设佐而成,佐领多为氏族首领。嫩江流域一带,明属奴儿干都司辖境,清初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打牲部落杂居于此。总名布特

  • 捉雀

    见“雀喀扎法里”(2041页)。

  • 觉罗色勒

    ?—1657清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礼敦之孙。初任佐领,皇太极即位后,始设十六大臣,进入大臣之列,任正蓝旗都统。天聪五年(1631),随军围明大凌河,同都统和硕图等合兵夹击,大败明军。八年(1634)

  • 扁担舞

    壮族民间传统舞蹈。亦称打木槽、打板凳,古称舂堂舞。壮语称打芦烈、谷脚。流行于广西、云南壮族地区。一般在春节、三月三歌节及农闲期间表演。参加者多为偶数,4~20人不等,围绕在一张板凳或一个木槽旁,各持一

  • 口到

    见“口利”(117页)。